且看如何 审判大法官 黄松有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1.0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这个即将受审的法官是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国家二级大法官黄松有。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受查处级别最高的一个大法官。目前,涉案事实已基本查清,审查工作进入尾声,该案有望于今年全国“两会”前进入审判程序。据透露,黄松有已初步认定的涉嫌受贿金额在400万元左右。
试看此案,有个“看点”,就是被押上被告席接受人民法院审判的黄松有是个法官加高官,是个部级干部,还是个大法官。这使黄案比一般贪官落马的新闻更有看头,也更引人深思。
部级干部、大法官何许人也?在老百姓心目中本应是公正、廉洁的执法者,是在“明镜高悬”匾额下断官司、平民冤的“青天大老爷”;是一尘不染、执政为民的公务员。要说古代的高官、大法官,老百姓最熟悉的是宋朝开封府的包拯,人称“包青天”,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连违法乱纪的驸马爷、亲侄子也敢铡,戏剧《秦香莲》、《铡包勉》流传至今。要说现代,老百姓至今难忘延安时期的“马庭长”——马锡五。他当过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在新中国,他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庭长”执法严正,刚直不阿,深受人民群众欢迎。这些法官流芳千古,永为楷模。
可今天这个败类黄松有,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受过高等教育,还是法律专家,又有基层工作经验,论“硬件”,可谓既符合干部队伍年轻化,又符合知识化、专业化,可惜他为人不正,为官不端,走向了反面。作为大法官的高官,应该不会像街头巷尾铤而走险的“法盲”,为钱财轻易舍弃锦绣前程,也不会像一般贪官不知法网之严密、法律惩治之严厉,但他竟在400万元面前出卖了自己的人格,也出卖了法官的尊严,成为一个徇私舞弊、见利忘义的赃官。他像一只混迹于政法队伍里披着猫皮的老鼠,而且是只精于鼠假猫威的硕鼠。
披着猫皮的老鼠比一般老鼠更厉害,更可怕。要知道,最高法院可不是个等闲机关,法官可不是等闲之辈,那是明辨是非、区分正邪,直至决定生死的要害部门。在老百姓眼里,那是最后的希望、最后的靠山,也是最后一道“防火墙”、“生命线”。可倘若碰上黄松有这样的法官,哪里还有道理可讲?哪里还能伸冤?执法又怎么可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眼看着黄松有即将受审,笔者心中亦喜亦忧。喜的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连最高法院副院长也落网了,今后还有什么网不住的“大鱼”、打不死的“老虎”?忧的是像黄松有这样的人不知何德何能,凭什么平步青云官至中枢?好在披在老鼠身上的猫皮终于被扒了下来,试看法院审判大法官,可以肯定,法院饶不了他!□李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