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400万 黄松有即将受审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1.04
【版次】第16版(法治聚焦)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系统因涉嫌贪腐而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黄松有一案终于进入司法程序。
记者获悉,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审查长达一年之久的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长黄松有一案,可能于近期将由检方移交法院进入审判程序。
据知情人士透露,经过专案组缜密侦查,黄松有涉案事实已基本查清,目前审查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如果不出意外,该案有望于今年全国“两会”前进入审判程序。
初步认定受贿400万元
记者了解到,2009年10月左右,最高法院纪检部门和中纪委共同向黄松有宣布,对黄的“双规”调查结束,黄松有案被正式移送最高检察院,黄案至此开始进入司法程序。
2008年10月15日,黄松有被中纪委立案审查,并被采取“双规”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当月28日免去了黄松有最高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随后黄又被“双开”。
关于黄“落马”的原因,有媒体称主要涉及三大问题:涉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牟取利益,收受巨额钱款;违反规定,收受礼金;生活腐化。但经过审查,目前初步认定的其涉嫌罪名只有一个——受贿,涉案金额在400万元左右。
据悉,最高法院尚有4名处级以上法官牵涉黄案,其中一人被“双规”,另外3人在等候组织处理。而最早受“牵连”的是最高法院立案庭审判员李军。去年9月中旬,李军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法院认定的受贿数额是10万元。
与“中诚广场案”有关
黄松有担任最高法院副院长期间分管执行工作。据广东司法人士透露,黄松有被怀疑与其潮汕同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原执行局局长杨贤才的贪污舞弊案有关。
近60岁的杨贤才是广东揭阳人,曾任广东省高院执行局局长,2007年9月离任后,任广东省高院副巡视员及审判委员会委员。
2008年,杨贤才在黄被“双规”之前也被查处,据悉,因涉及广州中诚广场执行案。该案涉及的债务纠纷错综复杂,引起大量诉讼。此案的执行一直争议不断,至今仍有相关诉讼在最高法院进行。
权威人士告诉记者,黄松有被抓确实与中诚广场案有关。
位于广州天河北路的中诚广场总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曾一度卖出3万港元/平方米的天价,后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被广东高院执行拍卖。2002年7月,广东高院指定广州中院负责解决围绕中诚广场的债务纠纷。此前,曾有保利集团、城建总公司和越秀城建等有意参与收购,但最后出乎意料竟然是两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广州骏鹏置业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贸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竞拍中胜出,联手以9.24亿元人民币的超低价收购了中诚广场。
此后不久,骏鹏公司老板范骏业因涉嫌金融票证犯罪,丧失了购买中诚广场的资格。2005年2月,金贸公司提出的独家收购申请获得许可,随后有消息证实,北京金贸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是范骏业。据悉,金贸公司随后将中诚广场转手卖出,售价高达13亿多元,净赚4亿多元。消息人士称,杨贤才利用职权贪污舞弊,从中收取了巨额贿赂,而杨在拍卖案期间收到了黄松有的指示。
坊间传闻黄松有案与黄光裕案也有勾连。不过,权威人士表示,截至2009年10月“双规”程序完结时,他尚未确定黄松有案跟黄光裕案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
对未成年少女有特殊兴趣?
黄松有的同窗们说,黄不但对权力有强烈欲望,同时对于钱色也有极强的愿望,“对未成年少女有特殊兴趣”。
据曾在最高法院任职的一位人士透露,他和黄松有于1995年到1997年在国家法官学院学习期间成为同窗,黄那时还是广东高院经济庭副庭长,不到2年就调任最高法院,升迁速度之快并不多见,“黄的业务能力还是很过硬的,工作也比较有创新,黄被抓挺替他感到可惜”。
之所以惋惜,主要因为黄曾被认为是年轻有为的学者型法官。黄松有在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任兼职教授。在《法学研究》、《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多次获奖。个人专著有《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经济审判实用全书》、《人间正道》等。
就在黄刚被“双规”之后的2008年12月6日,被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法学研究奖项——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公布获奖名单,黄松有凭借《司法解释权: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一文获得三等奖。
不过,黄松有的学术到底是否名副其实,业界也有不同声音。一位基层法院法官说,《物权法》尚未通过之时,黄松有主编过一本物权法专著。物权法甫一出台,这书就发放到了各大法院,全国发行几十万册,甚至一度成为法官断案的依据。但这位法官随后发现,该书出现多处错误,借鉴意义不大。
黄松有被抓之后,同窗聚会时多次谈论到黄案。他的种种行径致使当年相伴歌乐山下4年的多数同窗已无同情和惋惜之意,“黄松有再有才华,堕落至此,没什么可惜的”。
黄案引出法院反腐风暴
黄松有案发生后,在法院系统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震动,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针对司法系统出现的腐败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著名民法学家梁慧星,将黄松有案认为是“司法界、法学界、法学教育界的耻辱”。
2009年全国“两会”上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在贿赂犯罪这块,全国涉案官员有13000多人,其中司法机关就占了2620人,司法系统的贿赂犯罪占全国贿赂犯罪的1/5。而这2620人中,涉及法官占了32%,检察官占10%,法官的比例远远高于检察官。
黄松有案件发生后,最高法院在2009年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法院系统的“反腐风暴”。2009年1月8日,最高法院针对当前影响司法廉洁的突出问题,出台了“五个严禁”的规定。
数据显示,2009年前8个月,全国各级法院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数比2008年同期增长51%。“这是法院近年来查处违纪违法力度最大、落实反腐倡廉举措力度最大的一年。”上海基层法院一位法官说。
这位在执行庭工作的法官说,司法系统的腐败案件涉案的法官绝大部分问题出在吃吃喝喝、接受财物、安排娱乐上,推杯换盏之间,极易发生公权与私利的交易。“以前本来接受律师请吃就很少,2008年一系列廉政措施出台后,现在连同学聚会都不敢去,因为同学中很多都是做律师的。”
(综合《重庆晚报》等消息)
黄松有其人
1957年12月出生,汉族,广东汕头人。最高法院前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法学博士。
黄松有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后在广东省高级法院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经济庭副庭长、刑一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1997年3月起任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1999年6月起任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庭庭长。2002年12月起任最高法院副院长、大法官。
2008年10月15日,黄松有因涉嫌违纪被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带走调查。2008年10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决定免去黄松有的最高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
黄松有案人物图谱
查 实
杨贤才(左图)贪污舞弊,收到黄松有指示
传 闻
黄松有案与黄光裕(左图)案也有勾连
最高法院
4名法官涉案
3人等候处理
李军
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