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低迷中逆势,就得靠技术创新

低迷中逆势,就得靠技术创新

作者:潘晓泉 出版日期:2012.09.17 点击数:0

【副篇名】采访嘉宾: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松春

【作者】 潘晓泉

【报纸名称】:德州晚报

【出版日期】2012.09.17

【版次】10:相约太博会人物访谈

【入库时间】20121030

【全文】

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松春

9月6日,不顾中国政府和业界的反对,欧委会一直在酝酿中的欧盟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此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出口,关系着中国上千家企业和40多万人就业,这一事件使得光伏产业更显低迷。

在此背景下,曾屡有大动作的禹城汉能光伏,将如何面对挑战?在此次太博会上,记者就此采访到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松春。“近年来,德州大力发展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叫响了‘中国太阳城’和‘新能源之都’的品牌,这为我们的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禹城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于2010年11月正式落户禹城高新区。2011年2月10日开工建设,12月29日,一期项目第一批电池下线,创下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禹城速度’。地方市委、市政府有这种甘当‘阶梯’的责任意识,我们才做到了借‘梯’上楼。”

黄松春坦言,在光伏产业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汉能光伏逆势而上,靠的就是技术创新,“拿生产的薄膜电池举例,它可以吸收较广的阳光波长,在阴天或微弱阳光下也可连续发电,其生产成本也只有多晶硅的约三分之一;同时,薄膜电池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薄膜电池最大特点是 “能自由伸屈”,在与建筑、器物结合上,更具优势。如今,禹城汉能的薄膜电池效能为10%以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面对产业低迷带来的挑战,黄松春认为,只有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强,才能够在这场艰苦的战役中胜出,“我们计划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大规模的投资手法、对整个产业链的介入的‘高大全’模式,即高科技、大规模、全产业链。我们旨在通过近年来的投资,将自己打造成为太阳能光伏业界最大的民营企业、国内唯一一家涵盖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光伏电池生产和电站建设、运营、电力投资和服务等全部产业链条的光伏企业。今年年底,汉能光伏在全国布点的8个基地将全面投产,每年产能可达300万千瓦,每年发电量约45亿度,足够一个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的居民生活用电,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全部为绿色清洁能源。”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