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黄松甸新印象

黄松甸新印象

作者: 出版日期:2012.11.0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吉林日报

【出版日期】2012.11.05

【版次】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湖北崇阳的肖建业来长探亲,亲属要给带点儿木耳,可老肖却说,要是像上回那样的就不带了。于是,亲属把从蛟河市购买的黑木耳让他试吃,老肖觉得与上次带的木耳不一样。几包黑木耳还有不同口味。

“要见正宗的长白山黑木耳,一定要到我们的黄松甸镇。”一谈起黑木耳,随行的蛟河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就有说不完的话。我们黄松甸镇种植木耳历史悠久,而且创造性地发现木耳摆地栽植,能沐浴充足阳光,吸收足够水分,木耳耳片均匀、色黑肉厚,大大提高了黄松甸黑木耳的内在品质。

在记者的记忆里,都是经营者在一堆堆黑木耳旁等待出售。但黄松甸镇的木耳交易,彻底颠覆了过去的记忆。时值秋木耳大量采摘的季节,在离黄松甸镇3公里的沙河掌村,有10余辆车排队忙着收购,有的收不足,还要到下一村继续收购。42岁的村民郑尊山,有着20多年的木耳栽培经验,他用2亩地栽培6万多根木耳椴,今年有望赚到6万元,是种植玉米收益的10余倍。他告诉记者:“在这里,我才算中等户。”“价格怎么样,好不好出手?”“今年木耳每公斤120元,有多少卖多少!”

在黄松甸镇木耳种植示范区,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黄松甸黑木耳可以卖到全国。“一冬天我得吃5公斤。抓一把木耳一顿吃不了,泡起来老大了。”村民们说,木耳现在是健康菜,为追求饮食低油低脂,喜欢吃木耳的人越来越多。在黄松甸镇,仅黑木耳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就达1.2万元。

黑木耳效应还不只这些,蛟河的农业旅游观光游也很有前景。目前,每年到国家级万亩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游客达到3000余人次。

黄松甸镇的木耳产业,还带动了本地及周边地区居民从事食用菌生产、劳务、运输、生产资料经销、餐饮服务等多项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5000余人,拉动了本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