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于都黄麟乡激发基层组织建设活力

于都黄麟乡激发基层组织建设活力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3.2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赣南日报

【出版日期】2010.03.21

【版次】第A02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

本报讯康育生、方名荣、记者李国生报道:从连草都不长的荒山秃岭,到打造出满眼绿意惹人醉的“万亩脐橙”金字招牌;从传统农业到集杨梅种植、水产养殖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从坑洼凌乱、脏乱不堪的村落,到路面平坦、环境优美的生态新村。于都县黄麟乡党员干部带领乡亲们实现了“华丽转身”,仅去年该乡培养各类党员致富示范户1200多户,新增脐橙5000多亩、杨梅50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3000多元。这是黄麟乡创新基层组织能力建设所带来的“激情效应”。 黄麟乡是一个山区乡镇,全乡有27个党支部、910名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该乡积极探索农村党建新模式,增强基层组织能力,使党建工作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他们从创建“三民”好班子入手,打破行政区域划分,以产业为基础、以行业为纽带,大胆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制。该乡井塘村村党支书严罗桂在村支委换届选举中,通过严格选任程序,高票当选为邻村罗西村的村支书,成为赣州市跨村任职第一人。为优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该乡依托黄麟万亩脐橙基地、井塘杨梅示范基地,大力开展“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以及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产业,带动百姓致富的“三培两带”活动,同时推行党组织“进区入会”,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小组建在党员致富项目上。目前,全乡以“两带”领军人物为龙头,在全乡建起了脐橙、杨梅、湖山油桐种植,以及罗非鱼、生猪养殖等60多个党员致富产业示范基地,组建了黄麟乡脐橙协会、黄麟杨梅协会、黄麟乡运输协会等15个产业协会。去年年终,根据测评,全乡村“两委”党员干部致富带动能力强的比重占85%,比上年提升了15%。 为提升党员干部破解农村基层难题的本领,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黄麟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创造性地开展“四比四看四评”和“分区创星”活动。“四比四看四评”就是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比学习,看谁理论水平高,评“智多星”;比业绩,看谁平台贡献多,评“绩效星”;比作风,看谁群众基础好,评“亲民星”;比特色,看谁创新能力强,评“拓展星”。“分区创星”,就是以百分制的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考评,按考核得分和“创星”情况,列入金区、银区、绿区、黄区,进行动态激励管理。对进入黄区管理的党员干部,实行待岗学习3至6个月,对进入金区、绿区的干部评先评优,推荐为后备干部。并且考核得分和“创星”与年终奖金、福利挂钩。在“四比四看四评”和“分区创星”活动中,全乡党员干部通过结对帮扶和包村办实事等方式,深入村组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代表、困难户和能人大户,面对面,零距离,拉家常,谈时事,议发展。 黄麟乡创新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谋事干事氛围浓厚。在广东务工10多年的朱田村农民肖东北返乡后一直想在家乡创业。去年5月,在乡村干部帮扶下,他投资30万元办起一家制衣厂,不仅年收入40余万元,还吸纳当地村民50余人就业。去年,黄麟乡杨梅协会党小组组长、会长钟长发,带领乡亲们对杨梅产品进行包装销售和深加工,提高杨梅附加值,还在杨梅基地建“农家乐”,把杨梅园建成“都市观光园”,果农的人均年收入增长2000多元。通过创新基层组织建设,该乡多次被评为市、县“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果业优势产业集群培植先进乡镇”,井塘村还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