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血染的壮歌

血染的壮歌

作者:吕世煌 出版日期:2013.10.10 点击数:0

【副篇名】——追忆景颇山上的文化教育先行者黄麟老师

【作者】 吕世煌

【报纸名称】:德宏团结报

【出版日期】2013.10.10

【版次】第05版:孔雀之乡

【入库时间】20131120

【全文】 *吕世煌*

黄麟于1924年出生在昆明一个小职员家里。少年时父母因病双亡,刚读完初中一年级,十三岁的他便成了孤儿,孤苦伶仃。1948年他辗转流落到芒市,在东山景颇山上瓮角寨帮工度日。寨子里善良能干的姚家三姑娘相中了高大、朴实、英俊的黄麟,他们结成了夫妻。

1950年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和平解放。人民政府刚一成立,就把教育事业摆在首位。县政府聘请黄麟为东山区瓮角寨第一任教师,负责组建这里的小学。经过他千辛万苦的努力,1952年初,潞西县第一所景颇族小学开学了。

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黄麟既当老师又当工勤人员,当爹又当妈。学生从读书到养猪、种菜、砍柴,从缝补衣服、吃饭、睡觉到理发、看病他都一一关心到,学生亲切地称他为“爸爸老师”。

在上级领导和学生群众眼中,他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具备的好老师。但国民党反动派残匪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土匪放出话并贴出纸条,用千元大洋买黄老师的人头。

这不仅没有吓倒黄老师,反而增添了他紧跟共产党、跟土匪作坚决斗争、办好人民教育的决心。妻子担心他的安危,他说:“不消灭土匪,我们过不了安稳的日子,也办不成学校。”

1952年12月5日早晨,黄老师带领十多个年纪大一点的学生,下山到遮放买米、买文具。这一行动被土匪探听到,便埋伏在师生必经的一条小路旁的草丛中。上午9点多钟,当师生从这里路过时,土匪向他们开了枪。枪声打破了山林的宁静,一个学生负了伤。土匪们嚎叫着:“投降吧!你们被包围了。黄麟,投降吧!”机智勇敢的黄老师背着受伤的学生,边向土匪还击,边掩护学生撤退。在撤退途中,黄老师左肩也受了伤。

土匪向黄老师扑过来,黄老师右手一扬,一颗手榴弹在敌人群中开了花。轰的一声,炸倒了三、四人。敌人伏在地上,不敢轻举妄动。趁此机会,黄老师把受伤学生交给另一名较大的学生背着,一面喊到“别管我!我掩护你们,快撤退。”一面转身开枪冲向敌人。敌人惊慌失措,向黄老师一阵疯狂地扫射。黄老师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他强撑着身体,抬起头来,向学生们望去。当看不到他们的踪影,他才微笑着闭上了双眼。敌人被黄老师的行动吓破了胆,垂头丧气地撤走了。

黄老师牺牲的消息传到瓮角,学生和群众都悲痛地哭了,他们为失去一位贴心的好老师而伤心。

黄老师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县里,从县委书记到一般工人,个个义愤填膺,誓死消灭土匪、誓死缉拿凶手,为烈士报仇。在人民和解放军的支持配合下,县公安局的干警们终于活捉了杀害黄老师的土匪,公审枪决,为黄老师报了仇,为人民雪了恨。

黄老师牺牲时年仅28岁,他是新中国景颇山上文化教育的先行者。如今,他在景颇山上播下的教育种子早已开出绚丽的斑色花。让我们铭记这位献身边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永远做一名贴心群众的好老师。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