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如神龙般见首不见尾的道士走进了历史烟云的深处,空留下一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5.24
【版次】第B2版 (西秦视点)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
本报记者 崔晓波
休闲,金台人精神世界的底色。
外在的东西可以随意涂抹,而内在的底色却无法更改。从六千年前的北首岭一路走来,周为京畿,秦作帝都,北坡土厚,渭河水沛,有着得天独厚环境优势的金台人,对世事沧桑、风云变幻总怀着一份豁达与从容,休养生息、闲情逸致便油然而生。如今,休闲在金台区早已脱离了提笼架鸟、遛狗斗宝之类的低级趣味,以文化、养生、户外为主要特征的“休闲”正逐渐成为一种产业和生活态度。
沿着市井街衢追寻文化休闲之缘起
站在胜利塬边,放眼南眺,绵延 40多公里的百万人口“关天副中心”——宝鸡市区尽览眼底,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然而,这座充满着现代化气息大城市的“根”在哪里?没有太多的人知道,也没有太多的人去了解。在城市的偏僻处、寂寞角落里,却有些人扎进故纸堆,皓首穷经,探究城市的盛衰兴灭,金台区文联主席李巨怀便是其中一位。
他说:“宝鸡这座城市的‘根’在金台区。”
人类史前文明的重要遗址——北首岭,在 6000年后不但重见天日,而且将投入 1.5亿元,被精心打造成遗址公园。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金台的先民们肇始了关中平原的居住史( 400年后,西安半坡才有人类生息)。公元前 600年前后,秦人西迁,第一个落脚点便是金台。他们在此开启了宝鸡的建城史。接下来,漫漫历史风烟渐次从金台掠过,岁月更迭,先人们在金台播下的城市发展的那枚“种子”,却已悄然起根发芽,破土而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尽管金台只是区区一个县治,然而,在老县城的城墙下生活了几千年的金台人,渐渐滋养出一种“老城根儿”的心态。闲望天上云卷云舒,淡看庭前花开花落。文化程度高者,或挥毫泼墨或弄琴鼓瑟,天然一段风雅之趣;文化程度一般者,或栽花种草或喂鱼养鸟,平生几分闲适之态。
上世纪九十年代,金台区长青路是全省有名的花鸟鱼虫市场。全盛时期,商户数达百家,每逢节假日,天南海北的“玩家”将几百米的市场挤得水泄不通。而长青路尽头有一家酒店取名“老城根人家”,不知是店家有意为之,还是无心偶得,放在此处,不只相映成趣,而且意味深远。
近些年,宝鸡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在民间,收藏字画,品鉴古玩之风日渐浓厚。出土过国家级重点文物——船型网纹壶、陶塑人头像的金台区,自然独领风气之先。 2010年,一座气势恢宏的“藏宝楼”在中山路上傲然崛起。这座“藏宝楼”甫一横空出世,便成了宝鸡最大的书画市场和最大的古玩市场。“藏宝楼”一至六楼是古玩经营,可容纳200多户商家 ,店铺之间的隔断均用玻璃和印有瓦当花纹的墙壁做成,既精美别致又古色古香;七楼定位为民间工艺品和书画艺术品的展示和销售,陈列宝鸡三区九县的特色工艺品。谈起创建“藏宝楼”的缘由,总经理唐宝利说:“‘藏宝楼’是金台浓郁的文化氛围滋养出来的!”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凤翔府当通判时,曾多次到治下的陈仓县(即今天的金台区)巡游,并留下“晓入陈仓县,犹余卖酒楼”的隽永诗篇。文脉传承,历代主政金台者多文采风雅之士。曾任中共金台区委书记多年的市人大副主任孙惜玲写得一手好文章,是享誉西秦的散文作家。现任金台区委书记袁录怀擅长书法艺术,偶得闲暇时分,便手握寸管,在尺幅之上挥毫泼墨,正草隶篆,各体皆工,既消案牍之劳形,又养浩然之正气。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金台区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蔚然成风,目前,金台区已成立了作家、书法家、美术家、摄影家、音乐舞蹈家五大协会,诗词、楹联、戏剧家三个协会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全区文化艺术联合会会员已达到 2000多人,是全省群众文化艺术组织最多、门类最齐全、参与人数最广泛的县区。金台创办的纯文学杂志《金台诗刊》,每期发行量达到 5000份,其高雅品位和坚持“文学至上”的精神打动了大江南北的文朋诗友,著名作家陈忠实、贾平凹也欣然为其题词写稿。“关天经济区”战略规划出台后,金台区没有将交流仅仅停留在经济范畴,他们积极举办“宝鸡市金台区——天水市秦州区书画展”,交流书法艺术,加速文化融合。此举,不但开创了关天经济区文化交流的先河,而且为经济区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互补涂抹上了一道文化休闲的浪漫色彩。
如今,文化休闲早已不是所谓的“上层建筑”,已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清晨,在金台森林公园漫步,总会看见三、两白发老者,秃笔蘸水在石阶上临摹;黄昏,在“西府天地”民俗村徜徉,每每遇见“青衣”、“花脸”,
唱念做打吊嗓练功;在北坡的林荫小径穿行,撑开画架写生的少年学子完全沉浸在了艺术的海洋,浑然不觉有人从身边经过……“这几年,金台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民生保障空前完善,人们的追求正逐步从物质世界转向精神层面,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群众从事高雅、向上、积极的文化休闲活动,陶冶性情,愉悦心灵,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的正确抉择!”袁录怀告诉记者。
敲开道观重门细研养生休闲之盛衰
古时候,道家被认为身怀“神仙之术”。因此,六百年前在宝鸡金台观修炼的道士张三丰,被后世尊称为“仙人”。现代人对“长生不老”的虚妄之言自然付之一哂,然而,凡事皆要去芜存菁,道家的养生之术依然令人神往。张三丰在金台观修炼数年之后,又去了湖北武当山,创立了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武当派。而后,仙迹飘忽,不知所终。斯人已去,但他创立的太极拳却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健身养生术。当今武术界尚有“天下太极出金台”之说。
张三丰“羽化”成仙,宝鸡金台观遂成了道家胜迹。六百年来,岁月流转,沧海桑田,金台观却屹立不倒,就连“金阁流霞”也成了久负盛名的“宝鸡八景”之首。时至今日,金台观依然是金台区的建筑地标,也是金台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象征。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热潮骤起,难免要泥沙俱下,夹杂其中的“神医”张悟本和“活神仙”李一等闹剧,让人们对“养生”又爱又怕,犹豫不决。金台是“太极拳之乡”,太极拳是得到广泛认可,并流传久远的健身养生术,如果人人都修习太极拳,既可以让老百姓不误入“养生”陷阱,而且还帮人们找到了养生休闲的“法门”。
今年 3月,中共金台区委召开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常委会,在这次会议上,区委形成决议: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中推广太极拳。一个民间的健身休闲项目,被区委常委会以决议的形式强力推广,确属罕见。“老百姓的重视,便是我们的关切,引导大家开展健康科学的养生休闲活动,是党委的职责所在!”袁录怀语气坚定地说。
据金台教体局副局长陈雅琴介绍,目前,太极拳在区上推广得很顺利,西街小学有 800多名小学生练会了太极拳,组成的太极拳方阵,整齐划一,气势非凡;在温家寨村,许多家庭妇女都学会了太极拳,八十多岁的罗老太打一套“六十四”式,竟连大气都不喘。
4月 28日上午,金台观道教文化景区的重要建筑——南大门正式封顶,这标志着金台观整修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仪式现场,气球高悬,拱门如虹,人声鼎沸,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热闹只在道观之外。当天下午,记者轻轻敲开金台观一重重虚掩的门,探幽访静,虚心问道。观内树木参天,曲径通幽,果然是个别有洞天的清静去处。道观住持杜法静道长闻有客来,奉香茗以待。谈起养生休闲,杜道长说:“神定方可气闲,气闲自然长寿,打太极拳既可凝神,又能练气,人人修习,善莫大焉!”
融入乡野农家探究户外休闲之蓬勃
如果说,养生休闲强健了金台人的身体四肢,文化休闲便愉悦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而蓬勃兴起的户外休闲则成了金台“强区富民”的重要产业。从身体到心灵,再到产业,休闲不但愉悦了金台人的身心,而且给他们带来了财富,更重要的是,孕育出了“金台版”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思路。“户外”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鲜名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市区部分市民沿着羊肠小道,爬上蟠龙塬,舒活筋骨,登高望远,坐农家炕,吃农家饭的时候,户外休闲及“乡村游”的概念还没有被学者写入讲义。谁也未料到,二十年后,户外休闲竟成了许多人“追捧”的时尚,而一道北坡,半壁西山,也让金台区成了广大市民户外休闲的最佳目的地。
金台区境内没有风光旖旎的山水奇景,也缺乏声名赫赫的人文胜迹。而金台有29.5公里长的北坡,一道北坡犹如绿色屏障,掩映着道观寺庙,塬顶还有乡野人家,同时,划入金台区不久的硖石乡有西普陀、蜂泉山、六川河及百亩水塘,半壁西山又为金台的户外休闲“加分”颇多,且这些景点都距市区较近,非常适宜都市户外休闲。俗话说,隔行不取利,深谙休闲之道的金台人,若不靠休闲业发财,岂不是暴殄天物?因此,休闲业几乎是顺理成章地,在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金台蓬勃兴起。“旅游业和休闲业有交叉的地方,但绝不雷同,休闲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游客参与其中,充分体验,面对蓬勃兴起的户外休闲,我们区最具引领全市休闲业的优势。”担任过区旅游局副局长的硖石乡乡长陈卫东满怀激情地说。
蟠龙山“农家乐”对于金台的户外休闲业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先行者”。而目前,宝鸡最“火”的户外休闲场所是区上投资亿元打造的“西府天地”民俗村。著名作家贾平凹来此采风,穿行在仿明清建筑的民宅院落,吃最地道的农家饭,听最正宗的秦腔,这位大作家欣然命笔,题写下“西府天地”的匾额。据胜利村村支书甘世英介绍,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了十万元,大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六川河生态园有山有水,还有惊世骇俗的“西普陀天然大佛”。为了全力提升六川河发展休闲业的竞争力,熟悉乡村旅游发展的区旅游局副局长陈卫东被任命为硖石乡乡长。“从旅游业到休闲业,就是让‘看客’转化为‘体验者’,而人们怎样才能融入乡野,并感受到真正的休闲呢?”记者问。“来我们六川河,你可以去果园采摘新鲜水果,去池塘垂钓活鱼,去菜地挖带着露珠的天然蔬菜,当然,你也能品尝到最正宗的农家饭,通过 DIY(英文 Do It Y ourself的缩写,译为自己动手做)的形式,让你彻底亲近自然,放松心灵。”陈卫东兴致勃勃地说。“休闲业是一个真正的朝阳产业,通过发展户外休闲业,我们区近郊农村的产业模式悄然发生了转型,广大农民从‘一产’进入了‘三产’,收入增加了,产业结构优化了,城乡实现了统筹发展。”金台区区长李兴安说。
今天,我们探讨金台休闲业的前世今生,也许,金台休闲业还会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