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岳麓区黄鹤村要变身“土城头艺术公社”-将深圳“大芬油画村”

岳麓区黄鹤村要变身“土城头艺术公社”-将深圳“大芬油画村”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5.2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三湘都市报

【出版日期】2008.05.29

【版次】第A11版 (新特区·街巷/热线)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记者 黄京实习生熊鹏 本报5月28日讯 占地380亩的长沙市岳麓区黄鹤村,是区内重要的农民安置小区,为1万多名失地农民提供了安置房和廉租房。今天上午,记者在岳麓街道举办的“城乡统筹,共建文明”活动中获悉,这个去年底才入住的小区,将依托原有的土城头遗址,借鉴深圳大芬油画村出租民房进行艺术创作的经验,打造成“土城头艺术公社”。 “艺术公社”3年建成 东临湘江,西靠岳麓山,隔江与猴子石相望的土城头遗址,坐落于黄鹤村内,城址中部和南北两端保留夯土城墙的残迹,建于西汉时期,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岳麓街道工委书记易建华介绍说,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小区建设时,一直对该遗址进行了保护。 而且,地处河西高校区范围内的黄鹤村,有着独特的人文环境。不少高校学子纷纷聚集于此,进行艺术培训和创作。“在研究了深圳大芬油画村的整个形成过程,并进行实地考察后,我们发现黄鹤村与其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易建华告诉记者,根据规划,在小区现有的硬件设施上,将继续修建景观亭、彩虹广场、特色雕塑等,力争在3年之内,将其打造成一个风景优美、文化休闲的“艺术公社”。 让失地农民更好就业 村民王流江一直靠种田为生。田地被征收之后,日子过得更为拮据。搬入小区之后,他将闲置的3间房屋出租作画室,每月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在整个岳麓街道范围内,目前有几百所艺术培训学校和画室,对此,街道将全部把学校画室移入“艺术公社”。“除了租赁房屋,我们还将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力争在这里形成艺术品创作、销售一条龙的体系,同时还会开展创作原材料的采购、餐饮服务等工作。”在易建华看来,在这种浓厚的艺术熏陶之下,也将对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更为他们带来就业契机。 [延伸阅读] 深圳大芬油画村 深圳布吉大芬村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本村村民3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1万多人。改革开放前,村民只依靠种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进行油画的收集和转销,同时招募学生帮助他完成与外商签订订单,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形成了今天的“大芬油画村”。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