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图文:光辉的历程辉煌的成就 ――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图文:光辉的历程辉煌的成就 ――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3.0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农村新报

【出版日期】2011.03.05

【版次】第4版(专版)

【入库时间】20110620

【全文】

农村新报讯 图为:总经理刘世顺

本报记者周惠清 通讯员胡汉芳

记者:“武拖“改制成“黄鹤“,倾注了您及有关领导的心血。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刘总: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是原武汉拖拉机厂改制后组建的全新体制的农机制造企业。

原武汉拖拉机厂曾有过光荣辉煌的历史,是中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的诞生地,1958年4月11日,毛主席曾亲自来汉视察过。在其后的几十年中,由“武拖“生产的黄鹤牌手扶拖拉机源源不断地驶入中华大地的乡村田野,共向广大的农村提供了50多万台的拖拉机,为湖北乃至全国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小型农机工业的蓬勃发展。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武拖“也和大多数国企一样,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与市场经济很好的适应,逐渐由盛到衰,到了九十年代末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被列为武汉市38家特困企业之一,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企业面临着关门消亡的境地。

“改革是重生的出路,改制才是唯一走出困境的出路“,于是“武拖“人并不甘失败,更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强大的企业倒地。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精神,“武拖“人开始了艰难的改制过程,由于武拖厂有着近四十年的历史,沉积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改制过程是极其艰难的,在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解决了一个个矛盾,闯过了一个个险阻,经过不懈的努力,安顿好每一个企业职工后,改制终于完成,一个全新的企业--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18日正式落户汉南区,开始了重新创业之路。

记者:大家知道,一个改制后的企业,往往比一个新建的企业发展起来更具挑战性。您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的?

刘总:改制后的黄鹤公司虽然起步困难,面临着产品单一,市场萎缩,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但全新的体制和机制却使得新的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抓住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机遇,走“产学研“之路,加强新产品开发,不断开拓新市场,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几年的顽强拼搏,顺利度过了生存关,逐步步入发展的轨道,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改制后的第5年,即2007年工业总产值由改制初期的500万元发展到6000多万元,超过了原2000多人的老武拖历史最好水平,当时新公司只有仅仅200余员工,现在,公司工业总产值有望过亿元大关,被市领导誉为国企改制的成功典范。

目前,公司的产品由当初的一个手扶拖拉机发展至今已拥有覆盖“耕、种、收“三个环节的多种多功能产品,市场已由仅省内部分地区扩大至全国近1/2的省份,且出口非洲、东南亚以及南美等国家和地区。记者:经过8年多的发展,“黄鹤“正展翅翱翔,请展望公司的前景。

刘总:“黄鹤“秉承以人为本,科技立业的理念,与华中农大、湖北农机研究院等科研单位联合,不断创新,研发、生产和销售科技含量高,受农民喜爱的农机,市场前景好、社会反响好。同时,公司落户汉南,为汉南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深得政府的赞誉,汉南区已规划在建以“黄鹤“为龙头的“华中农机工业园“。2011年6月,一个全新的黄鹤公司新厂区将落成,发展中的黄鹤公司将率先入驻华中农机工业园,将来的“黄鹤“将更具市场竞争力,更具可持续发展活力!“黄鹤“必将为重振湖北农机雄风担当历史重任!

公司简介

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的诞生地。1958年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视察。其黄鹤系列农机产品在国内市场、非洲及亚洲的东南亚地区均享有良好的声誉。

2008年武汉农业集团加盟“黄鹤“公司,强强联手,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机研究院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获得强大的技术支撑,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企业宗旨:为“三农“服务,打造中国“农机海尔“

<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