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失地农民吃上艺术饭 岳麓区“黄鹤模式”用
【作者】 黄琛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1.03
【版次】第导读 >> 头版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本报讯(记者周和平通讯员熊训忠)管管物业、收收房租,悠闲时看看画、聊聊天。如今,这种惬意的日子是岳麓区岳麓街道黄鹤村失地农民王时武一家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岳麓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内得天独厚的艺术培训资源,以黄鹤村为核心,创建出破解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黄鹤模式”,区域内1万多名像王时武一样失地的农民吃上“艺术饭”。
岳麓街道辖区内有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艺术培训市场活跃,每年吸引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众多学生在此接受艺术培训。
“做大做强艺术培训,让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实现学生、培训机构、村民三方共赢,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下活区域内艺术培训这盘棋,岳麓街道工委书记江南自有想法。
近年来,岳麓街道开发建设项目多,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利用艺术培训资源化解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黄鹤模式”应运而生:岳麓街道以黄鹤村为核心,整合村内富余安置房源,78栋农民安置房全部腾出,出租给了艺术培训机构,一举让失地农民实现年房租收入500万元。同时,街道牵头引进了11家大型艺术培训机构,年培训超万人次。依托土城头遗址,借鉴深圳大芬油画村出租民房进行艺术创作的经验,在该村打造成了“土城头艺术公社”。公社管委会出台了“给艺术大师免费提供创作室,为艺术品制作专家免费提供制作间,给供房村民以房租补贴”的特殊政策,广聚创意人才。
如今,随着“黄鹤模式”在五星村、靳江村、左家垅村等地相继推广,岳麓街道的失地农民也获得众多商机,仅区域内的农民安置小区,房租年收入超1000万元,每户年可获得2万至3万元的固定收入,人均年增收约5000元。目前,岳麓街道的艺术培训作为重点项目之一已列入岳麓区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届时将通过打造麓山南路文化产业街等品牌,实现艺术培训产业链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