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药王已乘黄鹤去…… 但留药都惠冀中……

药王已乘黄鹤去…… 但留药都惠冀中……

作者:王炳美 出版日期:2002.08.04 点击数:0

【作者】 王炳美

【报纸名称】:新华每日电讯

【出版日期】2002.08.04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白少爷安国祭药王$$ 说起闻名中外的安国药市,中医 药界的人几乎无人不知,而谈到药市 的兴盛,就不能不提及与之有着渊源 关系的药王庙。记得电视连续剧《大 宅门》里就有这样一个镜头:同仁堂的 七少爷白景琦第一次随家里师爷外出 采购药材,一到安国,师爷就按老规 矩,带白景琦来到药王庙,举行了一个 庄重的祭祀仪式。$$ 无论是药材商还是观光客,到安 国拜药王庙已经成了一个“惯例”。$$ 既非扁鹊亦非华佗$$ 那“药王”究竟何许人也?是写下 《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还是著有《千 金要方》的孙思邈?是“神医”扁鹊,还 是为关公“刮骨疗毒”的华佗?其实都 不是。$$ 据介绍,“药王庙”所祀之神──邳 彤,是东汉的开国元勋,汉光武帝刘秀为 怀念与之风雨同舟、立下汗马功劳的这 位大将,便在其南征北战得以发祥之地 的安国“立祠祀之”,这“祠”即是邳彤王 庙(史称“皮王神阁”),这“祠”也就是 今日药王庙的前身。当地民众因其死 后时常“显灵”为人治病而尊其为“本 地土神”,常年祭祀,香火不断。$$ 邳将军显灵医秦王$$ 有趣的是,邳彤是武将军,他生前 虽通医术,但声望远不比扁鹊、华佗等 名医。而他死后千年得以皇封“药王”, 是因死后“显灵”为人治病的神奇故 事。在众多传说中,以“药王显灵医秦 王”的故事流传最广。相传宋朝秦王赵 德芳不幸得了重病,皇上派去御医也 治不了。一天夜里,秦王在昏睡之中, 忽见一和颜悦色的老者端坐榻前,为 他把脉诊治。秦王问老者何方人氏,老 者回答说,祁州(安国)南门外人也。 秦王问所患何病,能否医治,老者淡然 一笑说道:“有一病就有一治,哪有不 治之理。”说罢从背包里取出丸药数 粒,让秦王服下后便飘然而去。秦王一 觉醒来顿感心神俱爽,疾症全消。遂上 殿奏明皇上,皇上大悦,连说:“祁州 人真神也!”于是下诏在祁州南门外邳 彤王庙南侧新建药王庙一座,供天下 人祭祀祈祷,以保平安。自此,邳彤几 乎成为人神合一的偶像而受人尊崇, 享人祭祀。$$ “药王在祁州”又何妨$$ 显而易见,当时民众对药王邳彤 的尊崇,实际上是因为那个年代缺医 少药,人们对疾病无奈而只好求助于 神灵保佑,以满足精神寄托的需要。在 那样一个弥漫神秘色彩的社会环境 里,业药者也就利用广大民众崇拜神 灵的这种心理,把皇封“药王”邳彤奉 为安康福寿、消灾灭病的保护神,在民 间引起共鸣。“祁州药王庙,药王在祁 州”的声名自然而然在民众心中深深 地扎下了根。$$ 药王庙催生大药都$$ 可以说,药王庙是我国传统药文 化的结晶,更是我国几千年医药文化 的积淀、凝炼和升华。如今“药王已乘 黄鹤去”,而安国却赢得了“天下第 一药市”的美誉。安国既非名都大 邑,又非交通要道,却成为中华医药 宝库中一朵盛开的奇葩,祖国大地上 著名的“药都”,其源渊不能说不与 这里有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药王庙有 关。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