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黄鹤年首创新喉再造术   发音呼吸吞咽功能协调

黄鹤年首创新喉再造术   发音呼吸吞咽功能协调

作者:王跃华 出版日期:1988.12.23 点击数:0

【作者】 王跃华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1988.12.23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黄鹤年首创新喉再造术

发音呼吸吞咽功能协调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实习生王跃华)对于喉癌患者和医者来说,最怕的莫过于手术后丧失正常的呼吸和发音功能,出现误咽和肺部感染等症状。上海医科大学黄鹤年教授首创的“新喉再造术”,成功地解决了新喉的发音、呼吸、吞咽三功能不能协调的难题。

以往对喉癌患者进行治疗,一般是采用全喉切除后利用颈段气管重建喉部。这种手术方法虽然能恢复发音功能,但是,由于缺乏正常的喉部解剖结构,难以协调发音、呼吸、吞咽三种功能,常易发生误咽和肺部感染。采用人工喉、电子喉,说话费力,难以得心应口,病人承担着很重的心理压力。

黄鹤年教授积30年临床诊治1000余例喉癌患者的经验,比较了国内外各种喉癌切除后重建手术的优劣,利用喉癌患者自体可保留的舌骨、胸骨舌骨肌膜、带蒂的神经肌肉瓣等组织,重建成新喉。这种新手术方法,既根除了病变,又恢复、协调了喉的功能,它的效果比目前国内外一般喉重建方法要好得多。

近几年来,黄鹤年教授先后为50例喉癌患者进行了新喉再造术的治疗,经定期随访观察,迄今全部存活,未见肿瘤复发。其中17例已存活3年以上,有4例已存活7年。经治疗的患者,虽然说话声稍低沉,但话音清晰,吞咽功能正常,未发生误咽和呛咳,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新喉再造术经与联机检索,证明属国际首创。这项发明被评为1988年度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