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大师已乘黄鹤去纹枰永传中国流(图)

大师已乘黄鹤去纹枰永传中国流(图)

作者: 出版日期:2012.11.0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球迷报

【出版日期】2012.11.05

【版次】第15版(体坛热点)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陈祖德在中日围棋交流赛中战胜杉内雅男,1963年摄

他是中国战胜日本九段的第一人,他开创并发扬光大了“中国流”布局,他的《超越自我》获得“人民文学奖”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就是中国围棋泰斗——陈祖德。陈老在苦挨了半年多的病痛之后,于11月1日20点48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病逝世,享年68周岁。

在当晚早些时候,就有消息传出陈老的家属已经接到了病危通知书。很多网友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留言为陈老祈福。一位网友不无悲情地用围棋术语描述说:“陈老现在正在打一个生死大劫,让我们为他祈福,希望他能劫胜而回。”然而很快,从北京协和医院传来坏消息——劫尽棋亡……陈老永远离开了我们……

回想昨日种种,陈老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在1963年9月27日,19岁的陈祖德在中日围棋交流赛中受先战胜杉内雅男,实现了中国棋手对日本九段棋手胜绩零的突破。1965年10月25日,陈祖德执黑2又1/2子击败岩田达明,成为首位分先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这在当时棋界的影响力,不亚于若干年后由聂卫平刮起“聂旋风”。而他开创的“中国流”布局更是博大精深,沿用至今。在一次前往日本的交流赛中,中国棋手清一色地采用了中国流布局,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一来立即引起了日本棋界的重视,“中国流“之说由此而来。对中国棋坛来说,一招半式的成功只是个开始,而由陈祖德这一代人开始所做的努力,才真正算是中国围棋的中国流。

1980年,陈祖德被查出胃癌,但患病期间,陈祖德完成了影响深远的一书《超越自我》。此后,中国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全书的播出。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为他的执着和乐观所感动。《超越自我》于1994年获得“人民文学奖”,这本感人至深的作品打动了无数棋迷和围棋之外的读者。而在这次患病期间,陈老依然以著书为乐,一套共15本的《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在短短一年内已经出版了该套书中的七册。余下八册陈老托付国手刘小光代为完成。

据中国棋院党委书记杨俊安回忆说:“老人临走前,只说了几句话,‘人死了,不想麻烦组织,也不要再麻烦活着的人。不开追悼会,也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骨灰撒到黄浦江就踏实了。’”

陈老病逝的消息传出,围棋界纷纷留言悼念,世界冠军古力说:“陈老一路走好。感谢陈老一生对围棋所做的杰出贡献,我们后辈会一直努力,将围棋发扬光大!”世界围棋女子冠军徐莹在微博中回忆说:“病重时,陈老为了古谱的出版,每天坚持工作好几个小时,他一生都在追求超越自我!”□

陈祖德二三事

酷爱拳击

少年时,陈祖德很喜欢读书,特别是对一些军事题材的书籍、电影和人物传记极感兴趣,阅读了大量这方面的书籍,仅有关拿破仑的各种传记,他家里就有30多本。陈祖德说,他甚至可以像背诵《水浒》中108将的所有绰号一样,说出拿破仑麾下所有将军的名字,因此,年轻时的陈祖德就对中国的武林高手和世界上伟大的军事家非常崇拜。

中学时,陈老最喜欢读的一本外国短篇小说就是杰克·伦敦的《一块牛排》。他现在依然记得书中的许多情节。陈祖德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我最喜欢拳击了,没有想到吧。”看着记者目瞪呆的样子,陈老大笑着。“那个时候,除了围棋的事外,我没事就会去拳击队,当时队里的运动员和教练都跟我特别熟。”陈祖德说,喜欢拳击是因为他觉得在这项运动中含有一种“强力抗争,与对手硬碰硬”的精神。“你别看拳击和围棋是动静两个极端的项目,但他们之间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说他们都是挑战自我的极限,都是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不同的只是一个是在身体上打击对手,一个是在心理上打击对手。”

陈祖德告诉记者,他对于拳击的喜欢并不只是停留在看上,由于受身体限制不能去体验打拳时的那种快感,陈祖德便从技术上下手。“现在我对于拳击里边的那些技术都有了解,比如说面对什么样的进攻应该用哪种步法等还都知道。”

结缘金庸

陈祖德在35岁时患上癌症,在那次饱受折磨的病痛后,所得到的除了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外,还交到了一个人生挚友,金庸。“在我养病期间,接到了金庸先生的一封信,说是北京的冬天太冷,让我到他香港的家中去养病。”回忆那段往事,陈祖德感慨:“其实在那之前,我只是耳闻过他的大名,也没有看过他的著作。那个时候,内地还没有金庸的小说。”

英雄惺惺相惜,在接到邀请后,陈老马上动身,两人终于在香港金庸的家中相见。“他是一个非常慈祥的人,会让人感觉很亲近。他告诉我,他很喜围棋,在很久之前就知道我,在得知我病了以后,便想到请我到他家中来养病,也借此机会结识。”在金庸家中养病期间,陈祖德与金庸谈天说地,而此时陈祖德也借机会首次拜读了金庸的著作。“其实从前我很少会看武侠之类的书籍,但在人家家里住着,怎么也得对人家的作品有些了解吧,不然太不礼貌了。”带着客气的心理,陈祖德翻开了金庸的著作,没想到一看便再也放不下来,直到最终将金庸的所有著作看了个遍。“他跟别的武侠小说家不一样,他的知识太渊博了。从他的书里,你可以找到真实的历史背景,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果你不懂历史的话,你会以为金庸写的都是真的。在他的书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吸引我。”

大师豪饮

众所周知,在国人的印象中,上海人多以柔弱示人,而陈祖德却是一个例外。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有着北方人的豪情,从来都是大碗喝酒,大吃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碗王。

容坚行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初,围棋、象棋和国际象棋齐聚四川成都。在拿到个人赛的冠军后,陈祖德和大伙把酒言欢,而且是一大碗一大碗地和别人干,“如果没有记错,队长那次喝了个酩酊大醉,差点误了颁奖。”

熟识陈祖德的朋友中,几乎没人会将他与文弱或者纤弱联系在一起。这个晚年一副书生样的上海人,一度自称为中国棋界掰手腕第一人。容志行回忆说:“当时队长还是个胖子,而且到哪里都喜欢炫耀自己掰手腕有多厉害。我记得有次在广州,他让我挑战他,他用一个手,我是两个一齐上,最后还是没掰过他。”□

日媒体关注陈祖德逝世

中国围棋界元老陈祖德九段因为胰腺癌在本月1日不幸逝世。关于此事日本多家媒体也予以了关注。

日本棋院官方网站

作为中国棋院成立的鼻祖而闻名的陈祖德九段由于胰腺癌,于2012年11月1日逝世。享年68岁。陈九段出生于上海。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作为中国的霸者活跃在中国棋界。曾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以及中国棋院首任院长,为中国围棋的发展鞠躬尽瘁。1979年陈九段参加了第一届世界业余选手权大赛,并取得第二名。1994年获得大仓喜七郎赏。

朝日新闻官方网站

据国营新华社通信消息,陈祖德先生(原中国棋院院长,前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由于胰腺癌于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陈先生出生于上海。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霸者,是首位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士,并任1992年设立的中国棋院的首任院长。

雅虎新闻网

“打破日本九段不败神话”的陈祖德先生去世。他是中国围棋界首位击败日本九段棋士的先驱者。围棋棋士陈祖德先生1日由于胰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陈先生因为在1963年击败了杉内雅男九段,以“打破对日本九段不胜记录的人”“亲自铸就打破不败神话的中国棋士”这些称号享誉海内外。陈九段时常到日本来进行远征交流活动。1963年和1965年分别击败杉内雅男九段和岩田达明九段,被誉为“首位击败日本九段棋士的人”,并因此闻名。1981年获得日本“九段”称号。由于陈祖德先生的活跃,日中双方均受到鼓舞,两国棋界再次对布局的研究变得热衷起来,促进了围棋的发展。□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周芳明

盛世国手多

陈老在弥留之际定下最后一本古谱的标题《盛世国手多》——

“我认为无论一个围棋手,或任何一个运动员,要夺取桂冠就需要超越自我。比赛时什么杂念都不能有;作为一个棋手,要不断提高,不断突破,也必须超越自我;一个棋手在后起之秀要战胜自己时,同样需要超越自我,才能大度地欢迎别人战胜自己;人的一生也正是在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弱点,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得以进步的;就是生死问题,也得有超越自我的精神,才能抱乐观主义的态度。”

就在陈老的最后时刻,他托夫人彩娟给刘小光发短信,终于把最后两本书交给小光了,其实这两本书也基本完稿,他请小光帮他审审稿,再深入地摆一下变化。刘小光飞速赶到医院,安慰他:“陈老您安心养病,我一定完成您交代的任务。”陈老的助手黎剑揣着棋谱在病房外站了一天了,最后一本书的大标题还没有定,她又担心又着急,小心翼翼地问陈老,“陈老,最后一本书标题叫什么?”陈老沉思了一会,坚定地说:“盛世国手多!”□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