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展翅舞翩跹 高山流水谱新曲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2.07.27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九五”以 来,武汉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以江 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升 城市文化功能,建设文化强市,从广 大群众的需求出发,从武汉社会文化 工作实际出发,全方位推动基层文 化发展的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和 “双百”方针,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 突破点,以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为重 点,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 活动为亮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全市社会文化事业取得 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基本建立了 与历史文化名城、省会城市地位相 适应的独具特色的江城社会文化, 为武汉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 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创建工作是精神 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 一。多年来,武汉市把系列 文化创建工作作为全市社 会文化工作的龙头,高度重 视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文化先进区创建工作。评 选文化先进区,是国家为切实促进 各地区基层文化建设而采取的一 个重大举措。“九五”之前,武汉市 的青山区率先被文化部命名为全 国文化模范地区,也由此全面拉开 了武汉市各区争创国家文化先进 区工作的序幕。“九五”期间,武汉 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落实有关政 策重投入、看效果,开展社会文化 活动抓特色、创品牌,争相唱响文 化创建重头戏。桥口区、江岸区、江 汉区相继建成省级、国家级先进文 化区,武昌区、蔡甸区、洪山区顺利 通过省级文化先进区验收;2002 年,洪山区又被文化部批准为全国 文化先进区。至此,武汉市全国文 化先进区数量达到5个,省级文化 先进区2个,文化先进区占全市城 区总数54%,在湖北省处于龙头 地位。$$ 二抓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定级 工作。1998年,在全国第二次公共 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武汉市少 年儿童图书馆蝉联国家一级图书 馆称号,江汉区图书馆、东西湖图 书馆进入国家一级图书馆行列,全 市消灭了三级馆。同时,重视文化 馆定级工作,去年,根据文化部办 公厅《关于在全国开展群众艺术馆 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文件 精神,武汉市将创建国家一级文化 馆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提出了“凡 是国家和省级文化先进区的文化 馆,必须达到国家一级文化馆”的 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市政府、市文 化局采取切实措施与手段力促市 群艺馆率先达标。政府分管文化工 作的副市长段轮一同志率政府有 关部门负责人到市群艺馆进行专 门调研,并拨专款60万元用于该 馆办馆条件的改善。市文化局在经 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资100万 元,对该馆露天剧场进行维修改 造,对馆容馆貌进行全面的整治。$$ 三抓“文化先进街乡”创建活 动。文化先进街乡建设状况,反映 和体现着基层文化建设的状况。 “九五”期间,全市新建城、乡文化 站70个,其中,城区新建文化站 12个,农村新建乡、镇、场文化站 58个,总投资2370余万元,总建 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在全市 206个街(乡)中命名表彰了文化 先进街(乡、镇、场)108个,街(乡、 镇、场)“万册图书馆”59个;去年, 全市又新创文化先进街(乡、镇、 场)11个,新建文化站8个,“万册 图书馆”6个。$$ 四抓社区文化建设。几年来, 武汉市把建立并完善规范化、科学 化的社区文化建设和运行机制同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 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 的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首先是 探索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政府工 作目标。其次是探索制定加强社区 文化建设配套措施,制定社区文化 建设考核。再者是培植社区文化建 设示范点。到目前,已培植并推广 了江岸区百步亭花园、江汉区常青 花园、汉阳区鹦鹉花园等多个社区 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及经验。$$ 系列文化创建工作,全 面促进和加强了武汉市的 基层文化设施和阵地建 设。建设了一批标志性文化 设施和一批特色文化广 场。$$ 首先,是一批规模较大、现代 化水平比较高的文化设施相继建 成。2000年,建筑面积3.29万平 方米、总投资1.5亿元、藏书总量 达350万册、拥有2147个阅览座 席的武汉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 2001年,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总投资近8000万元的武汉博物馆 迎宾;投资近4000万元的武汉影 城对外营业。这些文化设施已成为 武汉市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与此同 时,对一些使用多年、综合功能已 经相对落后的文化设施的改建工 作也加紧进行。如,投资1000万元 维修改造了武汉剧院,还投资维修 改造了人民剧院等一批中小型剧 场。另外,一批特色文化广场相继 建成并向百姓开放,群众休闲和娱 乐又添新去处,如,洪山广场、首义 广场、鲁巷广场、黄埔绿化广场 等。$$ 其次,区级文化设施面貌全面 改善。“九五”期间,全市各区加大 资金投入,对区文化馆、图书馆进 行建设和改造,完善功能。江汉区 在对本区文化事业经费投入达到 区级财政收入1%的情况下,每年 还要追加文化馆、图书馆基本建设 投资,对“两馆”办馆条件进行改 善,增加活动厅室;武昌区投资 12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近 7000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区级文 化设施──武昌区文化艺术中心; 前年,洪山区投资70余万元,对 “两馆”进行改造;江岸区、桥口区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注入专 项资金改善馆容馆貌;汉阳区为彻 底改善文化设施条件,政府无偿划 拨土地40亩准备建设区文化中 心。其他各区依据自身条件也进行 了不同程度的投入。$$ 第三,社区文化设施基本达 标,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了社 区。市区两级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 展,对基层特别是社区文化网络的 形成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截止 到目前,全市206个街乡文化站建 筑总面积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 4.1万平方米,90%的街乡文化 站面积达到300平方米,70%的 文化站建筑面积超过500平方 米,一批文化站超过1000平方 米。同时,区、街、乡社区居民 委员会(村委会)文化室建设也得 到空前重视。全市共有社区1029 个,70%的社区建有文化室,涌 现了一大批有特色的先进文化 室。全市206个街乡文化站图书馆 (室)藏书总量超过70万册。$$ 第四,农村文化设施和阵地建 设又有新的增长点。城市文化设施 的建设,为农村文化的发展起到了 示范作用。上世纪末,武汉市为加 强农村文化设施,改善并丰富农民 群众文化生活,先后出台了一系列 文件,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倾斜。 进入新世纪,全市农村又新建乡镇 文化站9个。另外,为探索新时期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新途径,武汉 市、区两级文化主管部门在市委、市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对洪山区 居民童爱武、王传义夫妇出资300万 元兴建的“青菱乡文农艺术沙龙”进 行精心扶植和引导。经过几年努力, 将该沙龙建成了一个集高雅艺术 和通俗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民 办公益性的文化艺术场所。$$ 到目前,全市共有区级以上文 化馆14个,总建筑面积达4万余 平方米,图书馆16个,总建筑面积 达7万余平方米;街(乡镇)文化站 206个,总建筑面积达5万余平 方米,社区文化中心(室)1029 个。武汉市初步建成了以市群艺 馆、市图书馆为龙头,以区文化 馆、区图书馆为骨干,以街(乡 镇)文化站(室)为纽带,以社区文 化中心(室)为基础的,少儿和老 年活动厅室兼备的四级文化设施 网络体系。$$ 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抓 手,全面带动社会文化活动 档次与水平的提高。$$ 武汉市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 会力量投入为辅,社会文化大家办的 方针,多种渠道,多方参与,以企业文 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 乡镇文化、民俗文化、广场文化、社区 文化为切入点,以重大庆典文化、时 令文化为补充,一改过去群众文化活 动单一型、小规模的文艺表演,发展 到带动全市综合性的、市民广泛参与 的大型文化活动,带动和辐射了全市 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群文活动塑品牌。自“九五”以 来,依托各类文化设施,武汉市注 重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上做文章, 形成了一大批有规模、有档次、有 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如全市 性的“迎春月”“五月的鲜花”“武汉 之夏”“金秋文艺调演”;各区的如 江岸区的“滨江之春”、桥口区的 “汉正街社区文化艺术节”、武昌区 的“首义之春”、汉阳区的“归元庙 会”和“南岸潮”、洪山区的“校园文 化”、青山区的“钢城文化”等等。这 些“品牌”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吸引 众多群众参与。$$ 传统活动不断线。每年全市的 “春之声”合唱艺术节、“少儿书画 比赛”“迎春舞龙大赛”“青年歌手 大奖赛”“京剧票友选拔赛”“群星 奖”和“蒲公英奖”选拔赛等活动, 多姿多彩,层出不穷。$$ 区域性活动有特色。江汉区的 “金桥书评”、黄陂区的“木兰文化艺 术节”、东西湖区的“桃花奖”、蔡甸区 的“莲花奖”、江夏区的“百花奖”等活 动特色各异,高潮迭起。$$ 基层活动有新招。在打造“品 牌”,保持传统,注重特色的同时, 社区文化活动常办常新,并注入了 新的时代内涵。如江岸区百步亭花 园小区和江汉区常青街扬子小区, 每年定期举办“邻里情、街坊节”文 化活动,吸引小区居民踊跃参与,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做 专题报道;江岸区台北街文化站开 展的“家庭文化成果博览会”“家家 乐手拉手系列比赛”和“金秋家庭 文化艺术节”已形成一年一度的传 统特色文化活动;汉阳二桥街文化 站开展的“楼台对歌”,江汉区民意 街、武昌区紫阳街等文化站普遍开 展的“文体联手”“趣味体育”活动, 情趣盎然,深受群众欢迎。$$ 全市群文活动添新亮点。去年, 市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江滩改造,使汉 口沿江大道又成为全市群众文化活 动的新阵地。自去年10月工程竣工 以来,武汉市文化局业已举办各类文 化活动近150场次,每周末都有精彩 文艺演出、获奖美术和摄影作品展 览、轻音乐、露天舞会举行,使江滩成 为武汉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又一道美 丽的风景,同时,江滩系列群众文化 活动也成为武汉市群众文化活动新 的特色、新的品牌,成为日常和重大 节日群众欣赏文艺节目,外地游客观 赏游乐的好去处。$$ 以打造高水平的群众 文艺队伍为重点,全面推动 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随着武汉市向国际化大都市 迈进步伐的加快,广大市民参与社 会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 了极大的提高。面对新变化,武汉 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把建立一支 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 的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社会文化 骨干队伍。据初步统计,截止到目 前,全市共有各类社会艺术团队 68支,常年坚持开展活动的群众 骨干5000余人。其中武汉邮政艺 术团、武汉电信艺术团、桥口区星 海合唱团、武钢文工团、武汉市老 干部合唱团、武汉市少儿合唱团等 艺术团队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武 汉邮政艺术团、武汉电信艺术团多 次参加全国性的大型文艺演出,并 受到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党和国 家领导人的接见。星海合唱团已成为 武汉市群众歌咏活动的一张靓丽的 名片,经常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声播海外。在今年开展的全国群众歌 咏比赛中,该团代表湖北省参赛的 武汉市老干部合唱团和星海合唱 团分获一等奖、二等奖。$$ 培养一支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的骨干队伍。武汉市文化部门采取 多种方式和手段,培养、引进人才, 并为人才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 件。目前,市区共有群众文化工作 者772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66 人,中级职称人员达234人。其中, 市级群文部门有职工314人,具有 高级职称人员24人,中级职称人 员101人,这支队伍在全市群众文 化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培 训提高。全市各级文化部门组织业 务干部深入企业、学校、部队、机关 和社区对群众业余爱好者进行业 务辅导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对 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均 做明确规定,群文部门每年下基层 时间都在30天以上,参加培训的 人员有专业文艺骨干,也有业余文 艺骨干,培训内容有群众文艺理 论,也有具体文艺活动。培训工作 使基层文化活动质量得以提高,人 员业务素质得以加强。今年,市文 化行政部门又从全市文化系统聘 请百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在艺术 上有较深造诣的艺术家或专家作 为社区文化指导员,深入社区进行 辅导、培训。$$ 大力加强社会文化理论探讨 和研究,培养理论人才。社会文化 理论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着较 强的指导与提高作用,丰富多彩的 群众文化活动又为社会文化理论 提供了翔实的内容。武汉市近些年 分别就全市群众文化现状、地方文 化现状、农村文化现状、民俗文化、 群众文艺创作、社会艺术团队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等多个问题,或组织理 论研讨,或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群 众文化理论探讨形成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为社会文化理论与人才的形 成培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丰富多 彩的文化活动,专兼结合的文化队 伍,使武汉市的社会文化工作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 计,1992年以来,全市群文系统获 国家文化部群星金奖11项、银奖 11项、铜奖8项;1996年以来,获 省级群星金奖7项、银奖6项、铜 奖7项、优秀奖5项;国家文化部 蒲公英金奖5项、银奖2项;获省 级蒲公英金奖4项、银奖7项、铜 奖7项、优秀奖1项;获其他各类 奖67项。$$ 有3500年历史的武汉作为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向着国 际化大都市迈进的现代城市,社会 文化事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必将 发挥更大的作用。只要我们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文化部国家计 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 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武汉实际出 发,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 下功夫,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 设、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基层文化 活动建设和方式创新上做文章,努 力探索地方特色,不断调整思路, 与时俱进,就一定会迎来武汉社会 文化事业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