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要做下去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12.02
【版次】第3版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记者:为什么要借高额利息的贷款?
黄鹤:实属无奈。日新汪唯基金的发起人汪唯先生是每年要捐200万元的,其中100万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女学校老师,另100万元用于资助农民女工培训及住宿。
非常遗憾的是,第一个100万元资助农民工子女学校老师的捐款到账后一个月不到汪先生辞世,资助农民女工的100万元捐款中断,欠债是因为不忍心停掉,加之后期受“郭美美事件”影响,一直没有其他捐款到账。只好出此下策。
记者:想到过后果吗?
黄鹤:坦白地说没想到这么严重。债主们都是半夜来家里闹。 我家里有老人,有孩子,我女儿才四个月。没想到给他们带来了伤害。
记者:对此反思过吗?
黄鹤:要吸取教训。要选择真正志同道合的同盟一起往前走,建立一个由政府、商业企业、公益组织三位一体的体系来共同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而不能靠借高额利息的贷款来运作社会企业。
现在我们的社会企业模式,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已经比较完善,如果资金到位,基本上一年后可以实现可持续。
记者:如果下一步义卖筹得的钱不多,后续的善款还是不到位,你想到过放弃吗?
黄鹤:如果想放弃早就放弃了,当年我创办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时遇到的困难不比今年小吧,我不也咬牙挺过来了吗?
记者:从办打工子弟学校到为农民女工服务,是什么支撑你一路走来的?
黄鹤: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家姐妹7个,其他的都在老家务农。她们当中也有外出打工的,孩子没学上、工作不好找、受歧视被骗等等她们都遇到过。我在城市里看到这些人就像见到我的家里人一样,家里人有了困难我能不帮一把吗?
记者:举债做公益引起的质疑,你怎么想的,后悔过吗?
黄鹤:社会企业发展在中国正处在萌芽阶段,“绿色心之光”也难免会有不足和不够完善,有些质疑是正常的。有时非议让我觉得伤心,但没有后悔过。社会企业的使命之一就是提升农民工的素质,也是在提高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素质,我们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需要公益组织的理解与支持,更希望政府给我们一些关注,无论是在资金方面还是在政策方面,我们一定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后帮助更多贫困农民女工有尊严就业,幸福更多的农民贫困家庭,回报社会。
我做这些事情有的人会认为我是沽名钓誉,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