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苹果枝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3.23
【版次】第11版(新华视界.文史.阅读)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南京大学在校庆前夕移植了牛顿故乡林肯郡的苹果树枝,校庆办说,届时,“砸中牛顿的苹果也将有可能砸中南大学生”。
当然,引进牛顿的苹果枝,并非该大学首创,2007年,天津大学校长就曾剪下“牛顿苹果树”的枝条带回国内。由李嘉诚转赠给汕头大学的另外一株“牛顿苹果树”枝条也落户汕头大学。
还有哪些国内大学引进了牛顿的苹果枝,不得而知,但揆情度理,估计有这种创意的大学还不少。平心而论,大学引进牛顿的苹果枝,无非是想以此来激励学子,沾沾大师的“仙气”。但这也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渴望的是奇迹的戏剧性发生,却忽略了为此付出长期艰巨的劳动。
世界科学史上还有很多类似动人神话,除了牛顿被苹果砸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外,还有阿基米德在泡澡时发现阿基米德定律,门捷列夫梦中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瓦特看到水烧开后的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等。这些神话是美丽的,但神话背后,是科学家们殚精竭虑的刻苦,水滴石穿的坚持,苦心孤诣的钻研,卧薪尝胆的坚忍。
《笑林广记》有个小段子,说是一个三流诗人,仰慕诗仙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自觉学诗不易,就学李白的豪饮,每日喝得醉醺醺的才去做诗。数月过去,问诗友:我的诗近日学得可像诗仙?诗友答曰:不像诗仙李白,倒是很像酒仙刘伶。同样道理,我们向科学大师看齐,以学界泰斗为楷模,关键是要向他们学科学精神,学治学态度,学创新思想,学坚韧作风,而不是学皮毛,学形式。大学引进牛顿的苹果枝,或许也有其积极意义,但若不同时引进牛顿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就是满校园都长满牛顿的苹果树,恐怕也难培养出牛顿那样杰出的人才。
“牛顿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苹果枝”。牛顿苹果树来了,牛顿在哪里?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