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吼火录音棚专业播录一条龙
【副篇名】300元起价制作广告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兼职录音师,剪辑师、混音师后期包装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0.18
【版次】第0a07版:大成都
【入库时间】20131120
【全文】
10月17日,余小龙在他的录音室里介绍,当时他就在这里制作“黄鹤”的促销广告的。
@
华西都市报:“黄鹤”出名后,街边商贩的吼货广告引人注目。记者调查发现,为街边便宜货录制粗糙的广告词,录音师都是电台、电视台兼职的,属于央视水准。后期还有录音剪辑师、混音师、后期制作师分工合作。器材更专业,有的录音室的设备加起来有好几十万。
黄鹤,你不一定认识。但“黄鹤带着小姨子跑了”的广告词,你一定不陌生。这个在街边循环播放的小广告,录制现场有八核的电脑、两万多的话放,惊呆了小伙伴。广告制作者余小龙说,他们的录音人员都是电视台、电台兼职的,普通话属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水平。
稍微留心,你都能听到成都不少店家大甩卖、促销的广告词。这些有着音乐背景、字正腔圆的广告录音出自哪里?昨日,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些“挥泪大甩卖”、“降价促销”广告均出自专业录音棚。名气大黄鹤广告词大街小巷循环放
“浙江温州最大皮革厂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王八蛋老板黄鹤吃喝嫖赌,欠下了3.5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最近,成都各大街头巷尾的钱包销售摊上,单曲循环地播放着江南皮革厂员工血泪控诉。
据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了解,两年前,浙江的江南皮革老板黄鹤不知所终,欠下巨额债务。没想到,这一新闻事件,竟被商贩拿去,变成“新一代销售宝典”。而黄鹤录音,也因此诞生很多版本。
如今,在成都大街小巷颇为流行的成都版“黄鹤”广告,正是出自永陵路的一家录音棚。生意忙刚录完袜子又约“十元三件”
昨天上午,在永陵路的录音棚内,记者见到了“黄鹤”广告的录制者余小龙。自从“黄鹤”开始在大街小巷播放后,他莫名其妙成了红人。这两天,很多的媒体找上门,让这个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应接不暇。
余小龙说,采访太多,为此推掉了好几单生意。“荷花池的李老板刚录了袜子的广告,很快介绍了隔壁‘十元三件随便挑’的王大姐,已经约好了时间过来。”
最近一年,录音棚保持着每天最少一单的广告录音生意。而这些录音,全出自于这间100平米的工作室。档次高专业播音员设备值好几十万
和记者想象中不太一样,为街边便宜货录制粗糙的广告词,过程并不简单。“商户拿词过来,我们专业的录音师进棚开录。”余小龙说,录音师的声音绝对磁性,“都是电台、电视台兼职的,不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标准的不要。”
广告录音完后,专业团队开始精心包装。“弄点音乐陪衬,跌宕起伏才能吸引路人的耳朵。”随后,录音剪辑师、混音师、后期制作师开始分工合作。“我们团队一共7个人,都是专业学校毕业。”余小龙说,人员专业,器材更专业。“两间录音室的设备加起来有好几十万。”
卖鞋的理发的 都要“产品推广”
润色 广告词要好耍
“黄鹤录音其实是我的第一单广告,当时还没有收钱。”余小龙说,几个月后,陆续有商家打电话来咨询,要求录广告。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十元一双,十元一双;穿着走路轻巧,放着不占地方,看着落落大方,买了从不上当,十元一双,十元一双……”
余小龙说,广告词儿都是商户自己写,他们偶尔会为客户润一下色。“一般都很好玩,放出去,传播效果挺好。”
自豪 满城尽是作品
今年6月下旬的一天,余小龙打车去电脑城买电脑。他上车后,就听到车里广播:“买车请到4S店,全方位服务。”心里一乐,这条广告出自他的工作室。
刚到电脑城,他在门口就听到:“夏日特惠价、买本商场销售平板电脑,比服务比质量……”听到这些街头巷尾播放的广告词,余小龙很有成就感。
实惠 理发老板打折
偶尔,他还能因此得到些实惠。“夏日狂欢,盛世聚会,3元洗剪吹。”接了理发店的这单广告后,余小龙去剪头发,老板都会给他打个折。
调查/录音棚倒闭了15家不接“黄鹤”吃啥
像余小龙工作室这样的录音棚,都在靠广告过活?随后,记者对成都的录音棚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
据了解,成都市最早的录音棚大概在九眼桥、郭家桥这两个地方。2009年,成都市已有35家录音工作室,全部面向大众开放。市民不仅可以录歌、制作专辑,还可以录制婚礼上的歌曲。
录广告贵的要千元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录制一条广告价格不一,成都市东大街一家录音工作室定价:录制300元/小时、后期制作费用另算、配音师需要另议价。商家选择一般的配音师,录制一条广告词大概需要1000元。
九眼桥一家录音工作室定价:广告词300元/1分钟,如果一条广告词在一分钟内,只需要300元钱。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录音棚工作人员说,录制价格不一样,与工作室配置、录音、后期制作等环节有关系。
录歌曲转向录广告
“但是,目前录音棚的生存成问题。”余小龙工作室的工作人员韦唯,一年前曾供职于成都某大型录音工作室。“不久前公司倒闭了才跳槽。”
进入这个行业5年来,余小龙说,之前工作室方圆3公里内大概有15家录音棚,都相继倒闭。“本来是专业搞录制歌曲的,但现在搞广告录音业务,也是为了饭碗问题。”虽然黄鹤广告词儿很夸张,但是不接广告单,就会失去收入的主要部分之一。
华西都市报记者 许冬琳 向鹤玲摄影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