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豆腐渣保障房如何被捧成了云中黄鹤?

豆腐渣保障房如何被捧成了云中黄鹤?

作者: 出版日期:2011.12.1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广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1.12.14

【版次】B9:博议·时尚

【入库时间】20120310

【全文】

马志海,南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即使每天说足15分钟,也会有许多未尽之言”。

马后炮

报载,武汉市硚口区面积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紫润明园爆出多处地基下陷、墙面开裂、楼房漏水等问题,被称之为“楼脆脆”、“楼裂裂”,竣工住宅质量之差,令住户们苦恼不堪,不禁生出“暖心房变成伤心房”的感叹;而就是这样一个“问题项目”,不仅顺利通过质检、消防、特种设备检测、环保、规划等多个部门的层层验收,获得了武汉市建筑工程黄鹤奖银奖、武汉市结构优质工程,还头顶“保障房项目建设样板工地”的光环,供其他建设单位观摩学习。

说实话,在普通商品住宅的质量问题都屡见不鲜的情况下, 专门用于解决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保障房项目,利润低、本就不会有人指望它的质量有多么的出众,熟悉内情的人都清楚: 施工方为了扩展利润空间而极力压低成本,在购买建筑原材料、施工标准等环节上“精打细算”,偷工减料的行为非常普遍。

因此, 一个现实的担忧是:也许武汉的这个保障房项目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最严重的,或许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就在今年10月下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报告称,今年计划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 目前保障房建设存在选址离城区较远、部分质量不过关、退出机制不完善三大问题。针对保障房的质量问题,报告说,有的地方一些保障性住房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质量把关不严,个别工程还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按照政府部门的行文风格,文中的“一些”、“个别”,足以佐证人们对保障房质量的担忧。

把逐利当作天经地义的开发商,指望道德血液的流淌带来的觉悟肯定是不行的,而我们政府部门的监管,现在看来不仅是缺失的,而且从闭着眼睛颁大奖的事实来看,甚至多少还在鼓励着开发商们偷工减料赶工期,现在暴露出这么多的问题,恐怕在把板子打在开发商身上的同时,监管部门和那些给了开发商漂亮奖项的部门,也是脱不了干系的。把个豆腐渣工程给捧成了云中黄鹤,有关部门的公信力,恐怕也是黄鹤一去不回头了。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