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图文:黄鹤归来廿五载 楚天耸立万千年

图文:黄鹤归来廿五载 楚天耸立万千年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6.23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楚天都市报

【出版日期】2010.06.23

【版次】第18版(特别报道)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本报记者刘茜通讯员王娟

在长江南岸、蛇山西端耸立着一座楼阁,她重檐翼舒,四望遐敞,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长江水,相对古雅清峻的晴川阁,尽会山川城郭之胜。这便是雄踞江南三楼之首的黄鹤楼。

从三国至隋唐,经宋元到明清,走过1700余年历史的黄鹤楼,不乏万众竞登、百口交赞的辉煌,也经受过尘土蒙面、荒草遮体的凄凉。1985年新黄鹤楼的落成,使黄鹤楼的面貌迭获改观,胜于往昔。

如今,再次走过25年春秋岁月后,黄鹤楼景区已经形成以楼为中心、颇具规模的中国古典式园林。穿行于楼阁亭台、塔坊廊轩、苑馆池洞中,品味中华文化中极富幽趣的瑰玮诗篇,游客能深刻感受到黄鹤楼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以诗立楼以文兴楼

名楼重建不愧第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代诗人崔颢一首咏楼绝唱《黄鹤楼》,让黄鹤楼声名鹊起。

诗以楼名世,楼以诗行远,黄鹤楼跌宕变幻的历史,不仅伴随着“咏楼诗词千余首,楹联近千幅,文赋过百篇,匾额无算”的盛誉,也演绎着不屈不饶的“屡毁屡建”。仅以清代为例,黄鹤楼曾三番被毁,又八次再整。一次次的重建和修葺,使黄鹤楼形制规模日趋奇特宏大,赢得“天下第一楼”的盛名。

据同治时期黄鹤楼被毁100年后,1985年6月11日,新黄鹤楼在蛇山顶落成。当彼时的武汉市副市长王杰,用金钥匙打开黄鹤楼大门时,新的历史篇章徐徐展开。“名楼重建第一家”的美誉,不仅代表着文物的重建,更包含着文化的复兴和传承。

25年风雨多次扩建

国运昌则楼运盛

从开放伊始的2.5万平方米,到10年后的40.3万平方米,黄鹤楼景区经过三期建设,走出一条“以园建园,以园养园”的特色之路,发展成为拥有66个景观的“中国古典式园林典范”。

1985年至1990年,黄鹤楼完成二期扩建,新增20多个景点,新增面积1万平方米,南楼、崔颢题诗碑、诗牌廊等景点构成文化核心区南区。1995年完成三期扩建,再次新增6.5万平方米面积,建成白云阁、落梅轩、岳飞铜像等景点。

2007年,黄鹤楼景区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武汉市全面加大公园的投资建设。目前,景区面积已发展到40.3万平方米,由黄鹤楼公园、原首义公园和拆迁建绿后的蛇山南坡组成。“国运昌则楼运盛”,黄鹤楼的每期建设,规模不同,景点各异,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品质不同。黄鹤楼的辉煌发展历程,正好见证了国家从改革开放至今的兴盛过程。如今,黄鹤楼如古典建筑的一朵奇葩,周围的园林景点恰似绿叶,既保持了与主楼的风格一致,又在局部配置增添多样化色彩。随着四季的更迭,整个园林景区也变化起来,像一个有活力、有情感的生命体。

文化传承品质打造

名家名楼相得益彰

这一以中国优秀诗词文化和神话传说文化著称的历史名楼,在落成之初,即将“打造文化主题景区”作为指导目标。园中的每一块匾额、每一幅字画、每一幅楹联、每一方石碑,无不出自名家之手。

主楼正面一块正对长江、遒劲有力的“黄鹤楼”三字,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的手迹;南面“南维高拱”4字,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尔重所写;东面“楚天极目”,是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亲笔。

黄鹤楼东南200米处,一座依山而建的古碑廊,汇集了历代名人的诗词、题字书法真迹碑刻23方。这里成为研究我国书法和绘画史的宝贵资料。

紧靠古碑廊的诗碑廊,嵌有石碑124方,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或潇洒古朴,或雍容典雅,情趣盎然。

文化是黄鹤楼的根,此外,黄鹤楼通过打造一系列全国知名的文化活动,对潜在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十月婚典”、“五一广场音乐会”、“大地走红”、“诗词大赛”……文化的东风拉近了黄鹤楼与游客之间的距离。2004年的“千年鹤归”活动,更是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登黄鹤楼观鹤舞”的旋风。

瞰川亭、揽虹亭:亦称南亭、北亭,位于黄鹤楼前台阶中轴线两侧,为主楼配亭。两亭均呈八角正方形,亭高13.85米,上置宝瓶式顶刹,檐下施斗拱装饰,底部设重台并环雕花栏杆。“瞰川”意为登楼俯视长江,“揽虹”象征站在楼上即可把彩虹拿到。

岳飞铜雕:净高6.3米,重16吨,上刻岳飞扶鞍勒马、不忍举首北望破碎山河的忧愤神态。铜雕背后长达25.6米的青石浮雕,再现岳家军驰骋征战、大败金兀术的场面。浮雕上镌刻岳飞书《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手迹。

《崔颢题诗图》浮雕:位于主楼和南楼之间,雕绘唐代诗人崔颢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运笔赋诗的形象,图中央雕刻千古名诗《黄鹤楼》。浮雕长12米,宽8.2米,《黄鹤楼》全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九九归鹤图》浮雕:位于景区白龙池边,由343块枣红色花岗石拼接组成。画面中99只仙鹤,在松竹、流水、云霞中栖舞鸣戏。它们加上当年神仙驾驭的黄鹤,正好100只。现代黄鹤楼的建成,距同治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00年。双百包含着“黄鹤百年归”的寓意。

胜像宝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原在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84年迁入景区西大门入口处,是黄鹤楼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白塔修建于公元1343年,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塔高9.36米,以石砌为主。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