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图文:喻园陨落启明星白云黄鹤千古伤

图文:喻园陨落启明星白云黄鹤千古伤

作者: 出版日期:2011.11.2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楚天都市报

【出版日期】2011.11.24

【版次】第11版(痛别张培刚)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陈博雷 徐啸寒 大学生记者蒲志谦

采访总是中断。张建华的手机从昨天下午起就没停歇过,以至于手机几乎被打爆,不得不插上充电器,边充边接电话。

电话都是因为张培刚去世而来——有的是师兄弟确认信息,有的是商量追悼会安排、灵堂布置。

张建华是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从1988年跟随张培刚读硕士以来,张建华始终学习、工作在大师身边。“已经20多年了,没想到如今先生不在了。”采访中,理智干练的张建华,数度哽咽。“10天前,我还在医院见到先生,那是去商量为先生做气管植入手术去的。”张建华说,今年国庆期间,张培刚教授因肺部感染入院,经过治疗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10月6日,张建华去医院探望他时,张老说话很清楚,跟人握手时力气挺大,但10天前,张培刚病情复发,医生建议实施肺部气管植入手术,“因为先生心脏、肝肾等功能都还可以”。遗憾的是,当天检查发现,张培刚的喉部不适合进行手术。

“我们还打算明年为恩师做百岁庆典的,没想到他老人家走得这么快……”张建华话没说完,喉头哽住,沉默下来……

结缘张培刚,早在1985年,张建华当时在华中工学院计算机专业读本科,看到校报上转载的一篇文章称张培刚是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那时才知道自己就读的大学,身边有如此高人。”大学毕业后,张建华留校,在经济系工作,并在1988年考上张培刚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继而继续跟随张培刚读博士。“从1988年到2002年张老90岁为止,每两周一次,先生主持与青年教师和学生一起开研讨会。”张建华说,如今,这一传统被经济学院继承了下来。

张培刚很少与人合写文章,张建华用“有幸”来形容惟一一次与恩师合写的论文——《中国经济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995年,为参加一个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张建华反复与张培刚讨论后,开始下笔成文。初稿交给张培刚不久,张建华就收到了修改后的稿子。“当时我惊呆了,先生从头到尾密密麻麻地修改了一遍,满篇都是红字。”张老不但从学术的角度对论文进行了修改,从文章的结构乃至字词句的用法都进行了推敲。“我忽然觉得自己的语文都没学好。”张建华说。张老告诉他,写文章要带着感情写,要有思想有观点,不能光有文字,辞藻的堆砌是没有用的。“词的使用也要讲究,甚至‘的’‘地’‘得’的使用都不能疏忽。”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