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黄鹤是故里》为琴台音乐节精彩揭幕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0.19
【版次】第3版:金秋盛宴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晚会《白云黄鹤是故里》让观众过目难忘、感叹不已。记者刘洪洋&摄
记者耿愿&王娟
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首届琴台音乐节,昨晚在琴台大剧院拉开序幕。由武汉歌舞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都市风情音画诗歌乐舞《白云黄鹤是故里》,让琴台音乐节开场即惊喜。古香古色的黄鹤楼,奔流不息的长江汉江,舞台上再现的江城胜景让人过目难忘,而熙熙攘攘的汉正街,泼辣率真的武汉人,让观众在回味之余也不禁感叹:“好一个白云黄鹤故里,好一座魅力之城!”
【解读】最年轻团队打造汉味精品
晚会分为“白云黄鹤”、“知音故里”、“市井里巷”、“东方水都”四个章节,分别展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人文历史、地域特色及建设成就等等方面。武汉歌舞剧院书记王海涛介绍,团队从年初就开始了创作,组织了傅江宁、安荣青、熊涛、白云龙、严兵等数十人以上的创作专班,经过多次讨论,确定这台节目的定位,即要有别于剧院之前创作的大型都市风情音画《水墨江城》,又要通过展示大江大河大武汉的风采,充分展示武汉的地域特色,彰显“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
勾勒城市文化神韵,需要写意的笔触。在创作中,团队独辟蹊径,用诗的意向串联起整台节目,不仅在创意上找到了新的突破,也为舞台呈现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开场的《名楼怀古》中不仅出现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吟诵,舞者清丽的倒影也投射在舞台下方的LDD中,让观众惊艳。《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将竹笛演奏和舞蹈结合,呈现出动静相宜的意境。在“白云黄鹤”章节,用“江城五月落梅花”引出节目《傲雪寒梅》,将以往柔美的梅花赋予了更激越的肢体语言,呈现出怒放的姿态。
描摹江城风物之美,最终的目的还是凸显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武汉人的品格。创作团队以抓住特色的个体,以点向面延伸,呈现出丰富的质感。《童年小巷》写谐趣的市井生活,《汉正街上的娘子军》聚焦了火辣辣的武汉女人,在尾声中,歌曲《武汉人》更是用“你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歌词来凸显“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也展现了武汉人对这座城市的炙热爱恋。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节目的整个创作团队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在武汉歌舞剧院舞蹈创作史上是最年轻的一支创作团队。为了这台节目,他们从年初就开始创作,长假期间都没有休息。
【现场】95%以上的原创节目汉味浓
抬庄、拐子、莫慌、灵醒......由武汉话、名小吃、特色地名等元素组成的大幕开启,浓浓的“汉味”扑鼻而来。《名楼怀古》、《琴瑟雅韵》、《汉绣知音》、《长江汉江》……这样的名字一听,就知道与武汉息息相关。整台晚会用95%以上的原创节目,打造出鲜明的汉派风情,让观众倍感亲切。
在《名楼怀古》中演绎《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的雅韵,在《琴瑟雅韵》中讲述知音故里的高山流水,在《童年小巷》中铺展市井生活中的竹床阵、滚铁环、踢毽子,在《汉正街上的“娘子军”》中体现武汉女人的柔中带刚……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汉绣等元素也用单独的节目呈现,《汉绣知音》中的“一根丝线穿越千古”,《行云流水》里唱着汉剧赏红莲。
虽然优美华丽不是晚会所强调的,但在高科技的辅助下,舞美、服饰和道具都能让人看到惊喜。从一开始的《黄鹤楼》中,就用演员脚下的LED屏打造出“倒影”的效果,来表现诗句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傲雪寒梅》中“树枝”,实现了寒梅瞬间绽放的舞台效果;《琴瑟雅韵》则借助先进的喷雾设备,大量雾气从十几米的高空倾泻而下,营造出瀑布般的水雾背景。此外,立体的黄鹤楼、移动的松、石,从天而降的“荷塘月色”,以及纱幕等元素的运用,这些唯美的瞬间总能激起台下一阵阵惊叹和掌声。
【反响】观众呼吁:可作为文化精品长期演出
“从古到今,历史脉络的梳理让这场演出很完整,故事性很强”,“LED里的倒影和‘梅花’的绽放真得惊到我了,让我想到了北京奥运会”,“《汉正街上的“娘子军”》让我差点落泪,女人的坚毅总是特别打动人”……昨晚的演出过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而演出的高水准也让大家谈论得兴致勃勃,“人文气息”、“舞美创意”和“汉派风情”是观众们一致给出的好评,甚至呼吁这样的演出完全可以打造为地域文化精品长期演出,让更多外地人也来琴台大剧院领略纯正武汉风情。
回味起刚刚结束的演出,观众赵琳琳还颇有些激动。“顺着历史脉络,让我在诗歌舞蹈中重新了解武汉;老巷子里的石板竹床又让我想到了在老汉的童年”,除了视觉上的震撼,节目中对武汉人的坚韧、率真的刻画,也让她看得十分感动,“《汉正街上的“娘子军”》让我差点落了泪”。而借助高科技、用心独到的舞美则让文艺青年刘天龙看得惊喜连连,“从开场的男子群舞《鹤舞楚天》在黑暗中点亮翅膀,就让震撼开演了。后来LED中的倒影、梅枝生花,这些特效都很有创意”。
整场晚会的艺术水准及完整性,也让不止一位观众提到“就演一场太可惜”。刘天龙就提议道,“其实这台晚会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场地域文化精品长期演出,就像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一样,就放在琴台大剧院,让更多来汉旅游的外地人从中感受武汉”。
【微言】
@QS文艺兵:从全球皆知的黄鹤楼开始,琴台知音,汉正街,街坊度夏,长江汉江,从大文化渐入小生活,展现豪爽热情的武汉人形象。故乡的记忆让现场观众共鸣。
@雁南飞寻杨枝甘露:汉正街上的“娘子军”(俗称扁担),那种不畏生活艰辛,把一家人生计扛在自己柔弱肩膀上的坚强、乐观,让我感动!
@归期初归藢之:东方水都,水的吟诵,江城的神采,一览无余的历史古今文化底蕴。一场绝对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