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高山仰止无尽期 白云黄鹤会有时

高山仰止无尽期 白云黄鹤会有时

作者:刘世天 出版日期:2014.01.07 点击数:0

【作者】 刘世天

【报纸名称】:中国民族报

【出版日期】2014.01.07

【版次】第07版(宗教周刊·人文)

【入库时间】20140230

【全文】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的恩师闵智亭大师羽化归真已经10年了。自1989年相识,我跟随恩师15年之久,其中1989年至1995年的6年时间里,我们三餐同食,朝夕相伴。因为他的接引,使我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始终抱道如一。

1989年9月,我来到西安八仙宫挂单常住。当时的八仙宫只有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开门,平日里并没有什么香客,大家除了学习经忏,别无他事,岁月静好。大约12月份,恩师从北京回来,八仙宫的副监院曾道长把我叫过去,吩咐我担任恩师的侍者。想到自己竟然能与慕名崇拜的闵道长近距离接触,我心中顿生喜悦,但是想想自己入道还未到一年,只学了一点早晚功课经,其他什么都不懂,又很担忧,于是硬着头皮来到恩师的房间。

见到恩师,他笑着问我:“今年十几了?”我说:“16岁。”恩师又问:“为什么想当道士?”我说:“想学习道教文化。”恩师说:“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我一辈子也没学完,你们年轻人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弘扬道教。”恩师的话不多,聊聊数语间透出了他对年轻人的殷殷期望。这是我初次见到恩师。他身材精瘦,鼻梁直挺,两眼炯炯有神,古铜色的面容,精神矍铄,一缕胡须更显神采飘逸。

1990年4月初,我随恩师一起来到北京。5月5日,中国道教学院正式成立,恩师担任常务副院长,首期招收学员48名,我有幸成为道教学院第一届学生。恩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统一上殿诵经,排班点名,必须道装整齐,无一错漏。我从专修班、高功班、进修班一路走来,整整5年时间,恩师教我们《全真正韵》、《斋醮科仪》、《道教仪范》及《道教思想史》。

中国道教学院不收学费,也不收书本费,生活费由学生所在的宫观承担。如果班上哪位学生生活困难,恩师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拿来资助同学们。当时我们班接受恩师资助的学生大约有3位,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我和其他几位同学都有他房间的钥匙,他每月发的工资就在抽屉里放着,并经常给我们,说:“你们没钱花了,就随便拿去花吧,我又不花钱。”但是同学们谁也不会主动去拿抽屉里的钱。

恩师生活非常简朴,十几年来,就那么两身道装。他经常写字画画,夏天的白色道装经常染上墨汁,脏了又洗,洗了又脏,日复一日,袖口和领子都磨损了,但他还是穿着旧衣服,把庙里发的新衣服送给我们这些年轻的道友穿。他常说:“你们年轻人喜欢穿新衣服,我老了,喜欢穿旧衣服。”

恩师一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画以兰草见长,书法精于隶书,古琴则是他的终生知音。常有人向他求字求画,他从来有求必应,有时太忙了,就写一张小字条压在画毡底下,闲暇时再认真画好。他常自嘲:“最近欠的债太多了,要抓紧还债。”哪怕是打扫卫生、烧锅炉的求画,他也从不拒绝,并且认真完成。他从不收任何润笔费,以他惯有的如兰之清高,如梅之傲骨,如菊之高洁,如竹之虚怀来修身处事。他最常写的一幅字就是“立足不随流俗传,修身当与圣贤齐”。

我在中国道教学院与恩师朝夕相处了5年时间,他的讲义稿都是自己亲笔所写,他常用的一本《全真正韵》就是根据成都二仙庵清代的《道藏辑要》,用毛笔抄写的抄本,当时的记谱方式是根据法器敲打的节拍记录而成,既简单又特别,传统的全真道都是这样口传心授,世代相传。1990年,武汉音乐学院的史新民教授根据恩师唱的经韵,记录整理、编印出版了《全真正韵》简谱本,从此道教史上有了第一本简谱经韵。我们学习经韵也简便了很多。

光阴似箭,在北京的5年时间,我在恩师身边不仅学习了他在课堂上给我们讲授的书本知识,更感受到他日常生活中时时洋溢的高尚人格魅力,令我高山仰止般步步追随他的背影,一路前行。

(作者系闵智亭道长弟子、陕西西安都城隍庙住持)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