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只“黄鹤”拥抱新武汉站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11.2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11月11日,武汉新客运站,站场主楼屋顶结构为9片波浪形重檐,如九只黄鹤比翼齐飞,中间波浪形“黄鹤”跨度最大。图/记者陈勇
本报记者颜宇东 武汉报道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南、湖北这两个兄弟省份,即将多一条更快速的纽带。新武汉站将在12月20日投入使用,以后长沙与武汉之间只有1个多小时的距离。
近日记者来到武广客运专线新武汉站建设工地探班,面前的新武汉站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站前广场的建设,预计在12月中旬左右基本完工。整个站场主楼屋顶结构为9片波浪形重檐,如九只黄鹤比翼齐飞,中间波浪形“黄鹤”跨度最大,两侧各四个等宽的,对称排列。其寓意在“黄鹤归来”,9只黄鹤寓意“九省通衢”。
动车进站轨道在空中“飞翔”
按照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的设计,新武汉站的站场总建筑面积352331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那么大。站房建筑面积114600平方米,站房建筑高59.3米。
11月11日尽管下雨,整个站场建设仍照例进行。站前广场上的土方已经平整好,只待铺设地面和绿化。在站前广场正向最远端处远观站房大楼,站房屋顶有如9只黄鹤飞回武昌,落脚在站房上。
在站房主楼的二层,横向向外伸展出长长的高架桥。按照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与法国AREP公司的设计理念,进站动车从高架桥出入站台,类似于航空站。旅客乘车可以直接从站前立交桥上到二楼,然后进入站台乘车。出站旅客也可以从立交桥乘车离开或者下到一楼往站前广场乘车。
刘学军在武广客运专线新武汉站建设工地已经工作了大半年,他说,每次有动车进站试验,他都停下来看,动车进站速度比较慢,他尽管没看到动车风驰电掣的样子,不过那长长的乳白色的身姿从高架桥上驶入,真像一条长龙在飞翔。
第一个“无缝”换乘的火车站
大气磅礴是新武汉站的一大特点。在2005年武汉一次关于武广铁路建设及武广铁路新武汉站建设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就这样透露,新武汉站的建设创下了国际国内数个之最,是世界上最长的客运专线火车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客运专项火车站,是我国第一个“无缝”换乘的火车站,将实现铁路干线、地下铁路、公路紧密衔接,乘客下车后不用出站就可转乘地铁、私家车、公交车等,是目前我国第一个上部大型建筑与下部桥梁共同作用的新型结构火车站。
从具体的工程规模来看,新武汉站设有20条到发线,建设11座站台,由于到发线都是高架进站,如同十条巨龙挺直身板钻入站房“腹内”。
屋顶重檐上可“发电”
有相关媒体报道,在这个大建筑里面有玄机,即屋顶上设计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发电量约200万千瓦时,主要用于火车站的室内照明及空调运行。这一消息在当地媒体及现场技术人员口中,都得以证实,只是目前还未开始这一项目施工。
目前从附近高楼远观站房顶部,顶部如同波浪一样高低起伏,顶部颜色银色,整体看来有如流动的江河。
另外,鱼腹式箱梁也是新武汉站的一大亮点,这种箱梁就是武汉站内10座高架桥的梁体。他们可以承载起动车进站的需要,是我国铁路建站史上最大的箱梁。
[链接]
站外将建“花园景观带”
本报武汉讯 本报记者11月10日到达武汉采访的当日,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公布了武汉站综合交通枢纽及景观建设规划。从规划中可以看出,武汉力图以新武汉站为一个中心向外辐射,将地处杨春湖的新武汉站与市区浑然一体。
据介绍,新武汉站所处的杨春湖地区北邻杨春湖,南邻东湖,区位优势明显。目前,进出武汉站的道路沿线农田多,一出站旅客看到的会是农村景象。
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已经为武汉站规划了两条进出站的景观大道,即友谊大道至武青四干道,建设十路至沙湖大道。这两条道与建设十路、三环线围绕武汉站,形成一个“花园大道”,旅客出站都能看到花园般的景象。记者颜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