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与弘扬“黄鹤精神”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1996.05.16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企业文化建设与弘扬“黄鹤精神”
武汉城建二公司企业文化研究会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现代意识和企业个性特点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职工的精神支柱。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凝聚职工的精神支柱,职工的力量就无法形成合力,企业就难以克难制胜,取得生产经营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多年来,我们武汉城建二公司逐步培育了具有特定内涵和鲜明特色的“黄鹤精神”,成为凝聚和激励职工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们公司是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中型建筑企业。在长期的艰苦施工中,我们二建人用血汗浇铸了一种拚搏、求实、进取、奉献的精神。
1981年9月,公司承接了重建黄鹤楼工程的任务,党委认为:黄鹤楼是中外闻名的千古名楼,是武汉市的象征和标志,在这个工程上打个漂亮仗,是培育过硬作风、树立企业精神、提高企业知名度的好时机。公司党政工领导深入现场,带领职工顽强拚搏,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上千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黄鹤楼主体工程胜利完工了。那屹立蛇山山头,俯瞰大江南北的黄鹤楼,雄奇而典雅,磅礴而轻盈,主配楼浑然一体,处处闪耀着二建人精雕细刻的功夫和巧夺天工的智慧。在黄鹤楼主体工程竣工后,公司党委及时进行总结,将二建人多年来代代相传,特别是在重建黄鹤楼工程中发扬光大的企业精神概括为“爱二建、当主人、创名牌、争荣誉”这12个字,并命名为“黄鹤精神”。随后又将“黄鹤精神”的特定内涵界定为四句话,即:“爱企业,顽强拚搏的主人翁精神;讲质量,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钻技术,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争信誉,敢创名牌的开拓精神。”
黄鹤楼巍然耸起,“黄鹤精神”凝结而成。“爱二建、当主人”是“黄鹤精神”的核心,是我们职工的价值观念;“创名牌、争信誉”是我们企业的理想目标;而突出讲质量,钻技术则既是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又是达到理想目标的主要手段。“黄鹤精神”是我们企业的旗帜,是职工的共同信念,是公司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支柱。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复杂了,职工思想更活跃了,如何统一职工的思想?如何坚定职工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信心,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职工的“三信”问题,即,一是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觉地改造世界观,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二是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坚信党的领导,自觉维护企业的稳定。
自“黄鹤精神”确立之后,我们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落实行动。一是录制名为《在那黄鹤腾飞的地方》专题片,将近几年来所创建的优质工程和好人好事录下来,对职工进行形象化教育;二是建立荣誉室,把以鲁班铜像为代表的一大批奖旗奖状、奖杯挂放出来,使大家能够经常受到激励;三是开展以“黄鹤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劳动竞赛、征集公司歌、徽等项活动,潜移默化,让职工把“黄鹤精神”铭刻在心;四是以公司成立40周年大庆为契机,讲司史,忆传统,深入地宣传“黄鹤精神”;五是制作广告标语牌、印制彩色图集、采写新闻报道,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宣传,把“黄鹤精神”撒向社会,树立起二建人的形象;六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娱活动,陶冶职工情操,使职工参与进来,投身进去,从中受到启迪。
企业精神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既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又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至臻完善的。我们的“黄鹤精神”在深化改革转机建制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黄鹤精神”不仅要求职工保持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那种艰苦奋斗、顽强拚搏的精神,而且要体现时代的内容和特征。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要求广大职工继承和发扬“黄鹤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观念、效益观念。
随着经济建设高速持续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黄鹤精神”更要强调与科技相结合。近几年来,我们承建的工程越做越大,越建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精,工艺越来越先进。公司领导意识到:在这种突飞猛进的形势下,要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创名牌、争信誉”的目标,必须努力依靠科技进步,尽快提高职工技术素质。随着改革的深化,把发扬“黄鹤精神”纳入加强党建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继承和发展“黄鹤精神”,使它在广大职工中传播开去和扎下根来,首先要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把发扬“黄鹤精神”列入党建目标管理竞赛的重要内容,督促基层党组织结合发扬“黄鹤精神”抓党建,落实各项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党员主题教育和党员责任区活动,增强了党员的党性,广大党员带头发扬“黄鹤精神”,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