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黄鹤楼上“看帆船”
【作者】 汪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8.22
【版次】第8版:大武汉
【入库时间】20140930
【全文】
本报讯(记者汪洋)黄鹤楼上看帆船,是武汉多年流行俚语。在新一轮的城市大建设中,为确保站在黄鹤楼上看长江,气势恢宏一览无余,武汉编制新一轮黄鹤楼视线保护控制规划,20日开始在武汉市国土规划局网站公示。
黄鹤楼是江城标志性景观,随着武昌古城、首义文化区、鹦鹉洲长江大桥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其周边景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此次规划着重从“望”与“被望”两个层面进行控制:登临黄鹤楼,要确保视通万里,能看到长江大桥、龟山景区、晴川桥、南岸嘴等重点景观。从武昌桥头堡、白云阁望黄鹤楼,要“看得美”;从紫阳湖公园、辛亥纪念馆、十八星广场、南岸嘴、龙王庙、大禹治水园和鹦鹉洲长江大桥等处遥望黄鹤楼,要“看得见”。
规划总体形成“一核三面多廊”的建筑限高方案:“一核”是以黄鹤楼为中心的500米范围内,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遮挡黄鹤楼望江中心视线,不超过黄鹤楼基座(海拔61.7米)。“三面”分别为:以黄鹤楼为视点,鹦鹉洲长江大桥与汉口江汉关之间143°望江扇面;以白云阁为中心,临江大道、粮道街至彭刘杨路54°望江扇面;以长江大桥桥头堡为视点,望黄鹤楼40°扇面,确保视线开阔。“多廊”则为南岸嘴、龙王庙等重点景观区域与黄鹤楼之间的多条视线通廊,要能遥相呼应。
据悉,1990年以来,武汉规划部门先后6次组织编制黄鹤楼视线保护及景观控制规划,控制周边建筑高度,保护城市天际轮廓线。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