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与“黄鹤”共舞
【副篇名】一根筷子可以轻易地将其折断,但是一把筷子放在一起就很难被折断。黄鹤楼酒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正是遵循了这一发展思路。在陈佳的带领下,黄鹤楼酒不但逐步在湖北乃至全国形成了品牌号召力,而且通过一年一个新台阶,逐步恢复了其在经销商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9.24
【版次】A30版:人物
【入库时间】20131020
【全文】
本报记者周晓刘保建发自武汉
1997年,中国第一届白酒评比大赛在北京举行,由于盛况空前,一时之间吸引了全国各大酒厂的品评精英齐聚。在这中间,年仅32岁的陈佳资历尚浅,当时出席大赛的人,也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她。不过几轮比赛结果下来,众人纷纷惊呼不已,这位穿着讲究的女子,真是一个评酒高手。只见她愈战愈勇,一路淘汰多个对手,在决赛中,陈佳更是一举夺魁。
三年后,陈佳再次出现在2000年第四届全国白酒评比大赛中,不出意料,她再次一路过关斩将,登上最高的冠军宝座。自此之后,陈佳的“女状元”、“中国白酒评比第一人”、“评酒皇后”之名便不胫而走。
不过,陈佳真正在白酒行业内掀起巨大波澜,却是在1999年。这一年,经过她数年攒力研制和设计,泸州老窖集团的“国窖1573”在她手中正式成品。
陈佳在业界从崭露头角到名声大噪这段时间,正是位列“十七大名酒”的黄鹤楼酒逐渐蒙上“灰尘”的时候。承载着荆楚白酒古老酿酒工艺的“汉汾酒”,在经历市场经济的风吹雨打之后,竟然沉寂了。
2003年,接手原黄鹤楼酒厂的武汉天龙投资公司,誓要点燃黄鹤楼酒重回白酒市场的烽烟。董事会给出的意见是,具有传奇经历的陈佳,是催化黄鹤楼酒重生的最重要人选。为此,业界专家向天龙投资公司董事长王开湖建议,以平常的邀请,陈佳不一定会回来,但倘若用“复兴名酒”之名向陈佳求助,她应该会应允。
果然,在王开湖感叹黄鹤楼酒“十年不遇”的情感攻势之下,陈佳离开了四川,举家搬迁到她完全不熟悉的武汉。是年7月,这位曾经的“评酒皇后”,正式出任武汉天龙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一职,肩负振兴一代名酒的历史责任,陈佳说,她要与“黄鹤”共舞。
“女评酒师”往事
9月7日,《华夏酒报》记者在陈佳的办公室见到了她。采访之间,陈佳说出她对白酒的一种理解,“酒醉神全,白酒是集天地灵气的一个载体,人入醉时,它甚至可以帮助人进入多维的空间。”
陈佳说,她仿佛天生就是个要与白酒打一辈子交道的人。从小开始,只要与酒有关的事情,她统统都喜欢了解,“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位评酒师,所以,在跟他学习认识白酒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影响。比如说,我更期望大家能够亲自感受每一杯黄鹤楼美酒所蕴含的世界。”
在这种耳濡目染的影响下,陈佳认为,也许自己骨子里就流淌着富含白酒基因的血液,“这种思想,注定了我这辈子要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打拼。”陈佳笑着对记者说。
1978年,年少的陈佳每天接受评酒师父亲白酒知识的熏陶,从而加深了对酒酿造、设计等环节的了解。那时,陈佳还对父亲品评白酒时表现出的如醉如痴的神情好奇不已。“我总看到父亲品到好酒时的陶醉神情,仿佛满屋子里都弥漫着淳淳的酒香,我也会跟着陶醉不已。”陈佳回忆道。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深深迷上酒香的陈佳,开始下决心要成为一名女评酒师。在白酒行业内,能够如陈佳一样痴迷白酒的的女人很少,而成为会品酒论道的女评酒师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而陈佳做到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佳除了像很多人一样完成学业,还不断地钻研技能,丰富自己的白酒专业知识。毕业之后,陈佳顺利进入泸州老窖酒厂工作,成了泸州老窖一名勾兑尝评技术员。虽然是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但非常幸运的是,陈佳师从名师。在中国著名白酒专家吴小平的教导下,她进步飞快。往往她可以通过简单的品尝,一针见血地指出该酒存在什么问题。此事让吴小平赞叹不已,直夸她“天资聪颖,是吃这碗饭的人”。
1997年10月,陈佳被评为泸州市白酒评委;同年,参加四川省技术考核被评为四川省白酒评委,并且名列榜首;而由她组织勾兑开发的泸州老窖30度特曲,也成功荣获泸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也是在这一年,陈佳完成了第一届全国白酒评比大赛的冠军“加冕”。
1999年,泸州老窖决定开发泸州老窖系列产品中的极品国窖酒,陈佳再次成为这个工程的中流砥柱。这一年,由陈佳团队设计成功的国窖酒,在四川省第二届名酒文化节上,以18万之巨拍卖,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而之后,随着陈佳带领团队主持研制设计的“国窖1573”成功上市后,使得陈佳登上了事业的巅峰。
就在大家疑问,陈佳还能创造什么奇迹的时候。2000年9月,在第四届中国白酒评比大赛上,呼声甚高的陈佳再次以深厚的勾调功力力克群雄,在与全国白酒精英的决赛中,又一次走上了冠军台。
由川入汉的新掌门
2003年5月,武汉天龙投资公司斥资6000万元,购买黄鹤楼酒厂的无形资产及汉阳分厂100多亩土地,成立武汉天龙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7月,在接受天龙投资公司的邀请后,陈佳也正式从四川迁移到了武汉。
这个酿酒技艺炉火纯青的女掌门人,自主持“黄鹤楼”酒业以来,拉开了复兴黄鹤楼酒重出江湖的大幕。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商讨后,陈佳认为,黄鹤楼酒还是应该回归黄鹤楼文化,并以高档酒形象切入市场,这是成就了黄鹤楼酒复兴的新战略。“黄鹤楼最开始考虑从武汉市场强势品牌白云边手中瓜分市场,充分考虑之后,黄鹤楼酒选择了在价格上超越白云边,切入白云边和剑南春之间的价格空档,发掘出一个新的市场空间来,同时也可以给通路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陈佳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品定位清晰之后,黄鹤楼在产品质量上更是做到严格要求。做技术出身的陈佳决定亲自上阵,主抓技术创新和酒体设计创新,并在内部质量监测机制上,组建了一个良好的误差控制系统,层层把关,层层监督,直至产品出厂,都要达到国家优质白酒的标准。
还有更多的创新。在产品包装设计上,陈佳专门邀请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小林为新品黄鹤楼量身订做精美包装,以“白云黄鹤”为背景,将武汉极具地域色彩的“汉味文化”渗透并融入其中。黄鹤楼酒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展示在武汉消费者面前。2004年5月1日,在武汉香格里拉饭店中,黄鹤楼酒新品上市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阔别市场10年之久的黄鹤楼酒再度面市,引发了武汉人长长的感叹。
在陈佳大手笔的运筹帷幄之下,2005年黄鹤楼就实现了销售过亿元的业绩,并从武汉市场的大路货变成代表地产酒形象的高端品牌。
与“黄鹤”共舞
对于如今工作在黄鹤楼酒业,陈佳认为自己的团队有竞争优势。“我们的员工队伍凝聚力很强,任劳任怨,这也是我最欣慰的。”
对此,陈佳给《华夏酒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陈佳喜欢整洁,刚来黄鹤楼厂区时,她看见厂区内杂草丛生,便组织员工进行除草。没想到那天正好下大雨,但所有员工———几百人的队伍都在冒着雨除草,其中还有60多岁的生产部部长。“从那一时刻,我看到了黄鹤楼振兴的希望。员工如果有爱,爱企业、爱品牌,企业必定会壮大的。”“一根筷子可以很轻易地将其折断,但是一把筷子放在一起就很难被折断。黄鹤楼酒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正是遵循了这一发展思路,这从我们楚酒整体做强做大的角度出发也是一样。联合起来产生合力,才能实现楚酒的崛起。”
黄鹤楼是中国十七大名酒之一,也是湖北省白酒中唯一的中国名酒。但多年来,黄鹤楼酒就像是一块落满了灰尘的金牌,湖北省、武汉市两级政府一直希望能有人为这块金牌拭去蒙尘,重振雄风。陈佳认为,黄鹤楼的复兴非常有希望,“我们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我高兴的一点是,我们公司内部员工都很用心,大家齐心合力在做事情。”
而陈佳自己也愿意身行表率。她进入黄鹤楼酒业之后,就很少休息过。甚至每年春节初一到初五,都会带着销售经理走访市场。
在陈佳的用心带领下,黄鹤楼酒不但逐步在湖北乃至全国形成了品牌号召力,而且通过一年一个新台阶,逐步恢复了其在经销商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厚积薄发的黄鹤楼酒业,决定投资5亿元兴建咸宁万吨生态酿酒基地———黄鹤楼美酒庄园。陈佳给记者介绍,咸宁黄鹤楼美酒庄园是一座现代化、生态型、高科技的白酒行庄园,年产白酒2万千升,也使得黄鹤楼酒的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黄鹤楼就是要借这股东风,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经过了3年打基础、5年大发展的阶段之后,10年后的黄鹤楼将向行业10强迈进。”陈佳说。
采访接近尾声时,陈佳跟记者分享了饮用黄鹤楼酒的快乐,她将之比喻为“与黄鹤共舞”。共饮“黄鹤楼酒”者应当是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饮地要好,高阁、花下、画舫、幽馆、名山、荷亭等地为佳;还要把握比较好的季节,选择与饮地相和谐的新春、清秋、雨霁、积雪、新月等时刻;品饮“黄鹤楼酒”饮趣,饮“黄鹤楼酒”时联吟、清谈、焚香、度曲等;饮“黄鹤楼酒”将尽,宴饮临近结束时,或相邀散步,或登高、或垂钓……(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