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正在腾飞的黄鹤
【作者】 蔡建明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0.09.2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响起,中国的历 史文化名城武昌,满载着改革开放的硕 果,迎着知识经济的黎明和全球经济一体 化的浪潮,扬帆驶入新的世纪。$$ 武昌是武汉市最大的中心城区,城区 总面积81.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83.59万, 是湖北省机关所在地,全省的政治、经济、 文化、科研、教育中心。$$ 武昌素有江南重镇之称,为祖国腹地 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区傍长江水道,107国 道、京广铁路贯穿南北,宜黄高速公路、市 区主干道横跃东西,长江一、二、三桥座拥 武昌,辐射能力极强的省长途汽车客运 站、武昌火车站、长江货运码头和中南地 区电讯中心汇集于此,使之交通地位独领 风骚,是全国重要的立体交通通讯枢纽。$$ 武昌是全国著名的智力密集区之一。 辖区有26所大专院校,74家国家、省、市级 科研机构,拥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国内领先 的科研成果和8.4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 学者。由区内武汉大学等四所著名高校合 并而成的新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 分院,是中南地区科技教育两强,是武昌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名片。其在21世 纪重点研究、发展的领域──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将 成为武昌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科技市场的重要切入点。 武昌现有中、小学131所,其教育历史渊远流长,教育水 平全省领先。$$ 武昌是武汉的工商重镇,长江沿岸重要的商品集 散地。其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基本形成了以 机械、电子、电信、轻纺、化工、建材等为主的综合性工 业体系。近几年,随着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 的崛起,地区工业在计算机软件、微电子技术、机电一 体化、生物工程、激光应用、新材料等领域有了突破性 发展。全区近80个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如雨 后春笋迅速发展,年交易额44亿元。60余家银行、证券、 保险等金融机构落户武昌,形成发达的金融市场,对武 昌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武昌旅游文化资源颇具特色。蜚声中外的黄鹤楼 气势恢弘,宝通禅寺、长春观清幽谧静;辛亥起义首府 红楼、起义门、烈士祠及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故居、 施洋烈士墓等革命遗址星罗棋布,风光旖旎的东湖被 首批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环湖而建的“楚城”、 名花异树覆盖的磨山植物园,山水交映,景色迷人;省 博物馆展出的出土文物古编钟,更展现了楚文化风韵, 成为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 地理、人文、科教、经济等地区优势为全区经济、社 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省、市的正确领导 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造新成就。 1999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88亿元,比上年 增长15.9%,全口径财政收入3.15亿元,区级财政收 入2.48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3亿 元。武昌被评为全市经济强区,省级文明城区,市级 文明城区先进区。$$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贸易全球化步伐的加 快,面临着发展知识经济、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三 大机遇,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武昌人将解放思 想,更新观念,积极应对。武昌,正在迎着新世纪的曙光 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