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丰碑永铸官兵心间

丰碑永铸官兵心间

作者: 出版日期:2013.11.01 点击数:0

【副篇名】——追记总装某基地试验部副参谋长黄鹤云

【报纸名称】:贵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3.11.01

【版次】03版:时事

【入库时间】20131120

【全文】

试验任务中出现哑弹需要排除,他挺身而出;试验任务遭遇重大难关,他将难题揽到自己肩上;当战友和同事需要援手,他热心相助……总装某基地试验部副参谋长黄鹤云用实际行动诠释“领导就是率先垂范,领导就是服务”的人生理念。

一年前的金秋十月,当美丽的胡杨林为大漠装点出最亮丽的景色时,他却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出血,倒在了任务一线,他壮丽的军旅人生定格在43周岁。

孔雀河畔,一段英雄传奇为军旗增辉,一座无言丰碑在官兵心中铸就。

(一)

1991年盛夏,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黄鹤云怀着满腔报国热情,来到总装某基地试验部这个偏远而又艰苦的地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试验部的创业者们圆满完成了以第一代战略导弹试验为代表的各项任务,立下卓越功勋。黄鹤云投身这支英雄队伍时,正值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任务进入攻坚阶段,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到试验任务第一线,他主动放弃条件相对较好的总体技术室,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活动站。申请的理由只有一个:那里离导弹更近。

在基层中队,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强烈的事业心,黄鹤云牵头建立了导弹测量车载计算机系统关键数学模型,编写的专用软件在多次试验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入伍第5年,他便荣立二等功。

2003年初,34岁的黄鹤云被任命为试验部某测量站总工程师,负责综合试验靶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以确保完成军委决策组织实施的某重大试验工程。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决不搞特殊。”这是黄鹤云的做人准则。在他的带领下,全站科技人员进入了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一边编写软件程序,一边采购设备,仅用3个月时间,就使指挥中心开始运转。

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相比,导弹武器试验时刻伴随的生命安全危险是更大的考验。

一次试验中,20多枚“子弹”只炸出10多个弹坑,其中一枚弹头钻入地下,难以判断是否完全爆炸。为确保后续试验顺利进行,必须排除这枚“哑弹”。

关键时刻,黄鹤云让战友撤到安全距离以外,自己穿上防护服,提起水桶就冲向炸点。他一边向炸点灌水,一边切割挖掘,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把那枚装满高能炸药的未爆弹头挖了出来。

试验部熊高工是黄鹤云的大学同窗,谈起这位相交26年的战友,他满怀敬佩之情:“老黄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扑下身子,肯干、真干、苦干,干别人干不了、不愿干或是没有时间干的活。有他在,大家就觉得心里踏实。”

在22年的从军路上,黄鹤云先后圆满完成以某型导弹为代表的200余发导弹的试验任务,为一系列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定型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

黄鹤云常说,“做事要往大处看,做人要往小处干”。工作中,他做的多说的少;生活中,他热心厚道。他以自己的质朴本色,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与爱戴。

寒冬腊月,单位的厕所堵了,脏水横流。他挽起裤腿,站在冰水中清理;深秋时节,办公楼前的甬道上黄叶纷飞,他抓起扫把就出门打扫。

走上试验部总体室主任的岗位时,他的就职演说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大家集中精力搞科研,我给大家当后勤部长。”

盛夏时节,他亲自跑到市场上买来西瓜,给科技干部挨家挨户送上门;看到有同事着急出去办事打不到车,他总会把自己的车让出来;单位图书馆的空调坏了,他立即找人修理……

黄鹤云组织创建的试验部再入动力学与目标特性实验室,先后获得了20余项国家和军队级的重大科研成果,许多科研课题和项目都是在他组织指导下完成的,然而,在科研成果获奖人里却几乎找不到他的名字。

入伍22年,黄鹤云调整过8次工作岗位,几乎走遍了试验部所有单位,他的人品赢得了官兵们由衷的敬佩。

(三)

工作高标准、生活低要求。这是黄鹤云给人们最鲜明而难忘的印象。

经由他把关的每份技术方案和试验文书,黄鹤云都反复审查修改。有一次,总体室上报任务实施方案,他认真审阅后,怀疑其中一个数据不准确。经过仔细核实,最后证明数据确实有误。

黄鹤云事后专门召集参试人员开会,号召大家举一反三找问题、查隐患。他以少有的严肃语气说:“导弹试验任务达不到100分,就等于0分,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

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黄鹤云,从不讲究吃穿。他的家里陈设简朴,一张用了16年的电脑桌,还舍不得淘汰;一个出差用的旧皮箱早已破旧不堪,也从没想过换新的。

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黄鹤云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一次,在某试验设备移交过程中,厂家要悄悄送给他一笔评审费,他婉言谢绝。他后来对妻子说:“如果我拿了人家的好处费,一旦设备质量出现问题,说话就不硬气、没底气,这种事我不能干。”

他在团职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10个年头。去年4月,组织上决定他担任试验部副参谋长,职级还是正团。试验部政委担心他有想法,找他谈话。他爽快地向政委表态说:“政委,您放心!不论啥岗位,我都会踏踏实实干好。”

黄鹤云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却很少考虑自己的身体。看到他整天忙碌的身影,妻子董卫芳心疼地说,“别太累了,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他却笑着回答:“是啊,可导弹是咱国家和军队的本钱。”

2012年10月,某重点型号导弹试验即将实施,黄鹤云加班加点组织制订导弹试验测量技术方案。15日凌晨,由于过度劳累,黄鹤云突发脑出血导致昏迷,手里正在推敲的方案稿纸洒落一地。

11月3日,带着对未竟事业和家人的无限眷恋,黄鹤云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田兆运张利文吕康枫·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31日电)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