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软件“硬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8.17
【版次】第03版 (科技创新)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
8月13日,当记者来到大庆油田采油九厂信息中心开发室主任黄鹤的办公室时,他正与项目组成员完善《方案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项目的数据建模工作。就在当天,这个项目的井下作业相关业务整理分析进入尾声,井下作业协同工作流程的全面梳理基本完成,到了向厂里汇报成果的日子。
从江汉石油学院毕业至今,黄鹤攻破的课题达数十项,逐渐成长为一名软件战线的尖兵。他多次荣获采油九厂岗位新星、和谐建厂青春建功优秀岗位能手、厂优秀员工等称号;获得大庆油田现代化管理成果三等奖。2009年,黄鹤所带领的开发室首次获得采油九厂基层建设“红旗标杆队”和“先进集体”称号。
2004年,刚刚工作一年的黄鹤被委以重任,负责研发管杆管理系统。接到任务的黄鹤感到非常兴奋,这毕竟是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项目。为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他向工程技术大队、作业大队、生产准备大队等单位的同志虚心请教,很快确定了整个项目的研发思路,最后圆满完成任务。
实践中,黄鹤发现,在学校里学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在2005年研发“零库存”管理系统时,他更是感觉到自己知识上的欠缺。黄鹤在远隔单位90公里的市区报了两个学期的编程培训班。每天早出晚归,坚持学习了一年。
“零库存”管理系统对黄鹤来说是陌生的。但他勤奋努力,查资料,向老同志请教。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后的“零库存”管理系统,得到了厂领导的认可。物资部门经过实际运用成效显著,每年库存下降60%以上。这一系统取消了大队月计划,通过库存预警自动生成采购计划,使物资采购工作可依据库存实际状况,进行资金控制。它将物资计划从传统的手工层层审批,改进为网上分级同时审批,减轻了主管领导工作量,加快了审批速度。该系统还取消了大队库房,全厂统一进行库存管理,小队可直接在厂库领料,加强了物资使用的过程控制。
2008年,黄鹤通过竞聘走上采油九厂开发室主任的岗位。科室里有12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要带好这支有干劲儿,但缺乏工作经验的队伍并不轻松。
2009年,他们主动承担了《基于ORM的PCEDM开发工具包》的项目研究。这个项目研究的意义在于建立起中国石油PCEDM模型的通用数据存取标准,改变目前行业内在应用PCEDM模型时存在的缺陷。而PCEDM模型过于复杂,缺乏统一的数据存取标准,给开发人员带来巨大困难。黄鹤和技术人员反复研究,终于确定了应用ORM这一技术来完成该项目。面对陌生的技术,黄鹤带领大家从基础学起,边研究边开发。为了不影响进度,他们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一个月,终于攻克该项目的关键技术。
本报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韩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