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翱翔楚天阔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0.22
【版次】第16版(万千气象)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图为:游心万物之初。
图为:印心石屋心想印。程迟生(篆刻)
图为:草书六尺中堂。 万双全
图为:行草六尺中堂。 沈桂林
图为:行草六尺中堂(局部)。 吴永斌
图为:草书六尺条幅。 罗海东
图为:行书六尺中堂。杨勇
图为:草书六尺中堂(局部)。 王涛
图为:楷书四尺中堂(局部)。 汪敦银
图为:隶书六尺中堂。 邹家喜
图为:世上今人胜古人。
图为:湖上春来似画图。魏晓伟(篆刻)
编者按
第五届湖北书法黄鹤奖日前揭晓,陈方既、程迟生等20名作者分获理论奖和书法创作奖。
湖北书法黄鹤奖是我省书坛的重要奖项,是对我省近年来书法理论和创作水平的重要检阅。本届评选出的获奖作品,有的从书理上进行深度阐释,钩深索隐;有的在创作上开拓创新,别开生面,展现了我省当下书坛的理论关注和创作热点,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为此,本期特编发获得理论奖的作品的学术评语,以及书法创作奖的获奖作品,以奉献给读者。
第五届湖北书法黄鹤奖
理论奖获奖作品学术评语
陈方既著作《书理思辨》
陈方既先生的论著《书理思辨》,是以生动的书法现实检验该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顺理成章,从艺术家的认识和追求,从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该作者把他的书理思辨称之为以人为根本的理论思辨。该书有一定的价值。
张天弓著作《张天弓先唐书学考辨文集》
张天弓先生的论著以大文化的观点,根据历史背景,书事发展的状况,参照文献资料能在“无疑处”找到突破点,因而能从总体的观察中,多层面辨析来对以往的书史作出新的梳理和阐释,其对先唐书学的研究在当代中国乃至国际书学界都有突出影响。
柳学智著作《甲骨文艺术概论》
柳学智先生的论著,从理论上着重对贯穿在中国艺术文化史中并且有重要影响的甲骨文,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及其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源流做了清厘,用事实回答和证明甲骨文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论据充分,视角周正。
葛昌永著作《远斋长吟》
葛昌永先生的专著《远斋长吟》,是一本综合了该作者的诸多论文与文章,书中的内容较广,是作者对书法的一些见解和对书法、生活的一些看法,是一本不错的集子。
杨疾超论文《“书肇于自然”与“书当造于自然”》
杨疾超先生的论文以详尽的史料、精微的思辨,论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两大重要命题“书肇于自然”与“书当肇乎自然”的由来、深刻内涵以及相互关系,呼唤找回书法的文化精神。立论明确、分析入理,对认识书艺的本质及发展有指导意义。
周德聪论文《学是通人·书坛巨擘·文化使者》
周德聪先生的论文,从杨守敬的传略、学术成就、书法研究与实践、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贡献四个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掘和展现了杨守敬的学术成就与艺术风采,为“杨学”研究注入了新活力。
梁农论文《论傅山之拙兼析书法批评标准》
梁农先生的论文,阐述了“拙”的概念,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哲学基础,人生观念等方面加以考察,具有审美与评判的标准。
谢春华论文《对湖北巴东“元和四年刻石”与其他东汉刻石的书法比较研究》
谢春华先生的论文对2003年湖北巴东出土的东汉《元和四年刻石》作了详尽的分析研究,采用风格比较的方法,论述了刻石的书法史学地位及书法艺术价值,这将对湖北书坛、中国书坛产生重大的影响。
孟庆星论文《雅俗之间——明清襄阳地域米芾认同与重塑的个案研究》
孟庆星先生的论文,在选题上以另一种米芾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经典在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交接面之间是如何完成碰撞过程的,富有新意。在材料采择上既重呈等级梯度的精英文人书面话语,也重视民俗层面的传,对书法史研究过分注重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许伟东论文《从〈冯承素墓志〉推测冯承素生平兼及〈兰亭序〉“神龙本”作者问题》
许伟东先生的论文从2009年出土的《冯承素墓志》这个重大发现中,对传世《兰亭序》“神龙本”的作者问题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因为《兰亭序》巨迹在书史上影响深远重大,该文有理有据的精辟论述,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