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黄鹤”缘何变“黄雀”

“黄鹤”缘何变“黄雀”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1.1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大同晚报

【出版日期】2013.01.10

【版次】第21版(读作编)

【入库时间】20130310

【全文】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有过一段异国情缘。他曾与一位叫伊姆加德的姑娘相爱过,由于家庭原因,最终无果。季老在《留德十年》中写过这段感情,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成为文坛佳话。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到了瑞士,我同她通过几次信,回国以后,就断了音讯。说我不想她,那不是真话。1983年,我回到哥廷根时,曾打听过她,当然是杳如黄鹤。如果她还留在人间的话,恐怕也将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钱文忠在《为了永久的不悔——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文学情缘》一文中引用了这段文字。遗憾的是,他把“杳如黄鹤”错引成了“杳如黄雀”。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传说古代有一个人,游览武昌,到黄鹤楼上休息。突然,一位仙人骑着仙鹤从云端飘然而至。于是两人把酒对饮,谈得十分投机。酒酣快意后,仙人跨上仙鹤,振翅而去,消失在天际,无影无踪。唐代诗人崔颢游览黄鹤楼时,用此典写成《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后世因以“杳如黄鹤”比喻毫无踪影。如,郭沫若《革命春秋·脱离蒋介石以后》:“在三号晚上我带着两个同志,带着驳壳枪到财政厅长周维能的家里去准备捉他,但他已杳如黄鹤了。”

黄雀,是一种鸟,体长约12厘米,雄鸟身体为浅黄绿色,有黑色羽冠,雌鸟身体微黄,有暗褐色条纹,无羽冠。传说中的仙人乘驾的是“黄鹤”,而非“黄雀”;成语中也只有“杳如黄鹤”,而没有“杳如黄雀”。

鸿毅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