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展翅再腾飞
【作者】 吴昊伍晓阳唐闻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5.06.1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今天是黄鹤楼生日,千古名楼重建开 放20年。$$ 20年前,一座高五层,攒尖顶、四望如 一、层层飞檐的黄鹤楼诞生于蛇山峰顶, 有楼而无园。$$ 20年后,黄鹤楼公园,共东、西、南、北 四大景区,山石花木之间,楼阁亭台、塔坊 廊轩、苑馆池洞错落有致。$$ 西区是黄鹤楼主楼所在,胜像宝塔、 牌坊、轩廊配亭、《黄鹤归来》铜雕与主楼 分居三层,形色呼应。$$ 南区位于蛇山南麓,楚王宫遗址,建有 200余米诗碑廊和古碑廊,为中南碑林之最。$$ 北区,山石嶙峋,秀木成林,青松如 盖,山间小径曲折盘回,道旁翠竹繁茂。$$ 东区是公园内重要的人文景观—— 岳飞景区。$$ 20年建设,黄鹤楼由“一楼孤耸”,变成 拥有60余个景点,占地17.2公顷的公园。专 家评价:糅合天然自成的楚地风貌,宫廷与江 南园林完美结合。$$ 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000余万人次,收入 3.4亿元——岁月记载黄鹤楼“审美”贡献。$$ 全国首家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的景点、中国旅游胜地40强、国家4A级风 景区——头衔印证黄鹤楼的努力。$$ 辉煌在握,黄鹤楼不满足。$$ 放眼江山,重点景区的区域融合渐成趋 势。$$ 同为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与君山、 洞庭湖组合成为岳阳楼风景名胜区。江西滕 王阁和梅岭联袂,抱团攻市场。$$ 旅游天地,多少市民,多少专家,不满足 黄鹤楼总是“独来独往”,“单打独斗”。$$ 1999年,仅有一墙之隔的首义公园并入 黄鹤楼公园,黄鹤楼“长大”——蛇山上“两园 统一”迈出重要一步。$$ 近6年,市规划部门还没来得及做出“两 园统一”整体建设规划。合并之后首义公园内 不过新增了一个景点:抱冰堂。其他一切如 旧,游客依旧从两个门进出这两个公园。$$ 环顾黄鹤楼地区,可深度开发的旅游资 源又何止首义公园,又何止蛇山一线。$$ 蛇山余脉,为中山路截断,元代著名道观 长春观与黄鹤楼景区“隔路相望”。观内道教 文物荟萃,藏有明代《正统道藏》,神像、神龛、 法器、匾额完整齐全,誉之为“江楚名区,道子 云集之处,黄冠皈依之旷”。$$ 今年,长春观公园扩建工程启动, 计划建设一条带玻璃顶的空中步道,跨 越中山路,将长春观和黄鹤楼公园紧密 联系,之间布局休息平台。$$ 黄鹤楼迈向“蛇山统一”。$$ 蛇山之麓,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 昌打响第一枪,黄鹤楼背倚的武昌古城 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首义之区”:辛亥起 义鄂军总督府、起义门、工程营、楚望台 军械库、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烈士 祠,更不要说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 武昌红巷13号,则是由毛泽东倡 议和主办的“农讲所”,大门上的金字匾 是周恩来同志亲手书写,现在已是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黄鹤楼公园与周边景点仍处 “割裂”状态。$$ 目前,黄鹤楼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打 响“外围战”。$$ 2003年底启动的绿化四大工程之 一“显山透绿”提出:沿武珞路一线,除 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外,黄鹤楼所在蛇 山范围内的其余建筑全部拆除,恢复山 体,修复植被,恢复景观。$$ 今年,阅马场地区交通改造实施, 上、下长江大桥的主车道在红楼前入地 穿过首义广场,新建上下长江大桥匝 道,拓宽鼓楼洞和武昌路,困扰黄鹤楼 公园多年的交通有望解决。$$ 与交通改造同步,黄鹤楼公园计划 投资3000万元,进行南大门改造,将其 迂至拓宽后的武昌路,配套修建双向电 动扶梯和一条石阶路直通公园。$$ 武汉,百湖之乡,东湖绿波万顷。$$ 武汉,两江四岸,人称江城。$$ 武汉,城中城周,山青如黛。$$ 武汉,四季旅游看点众多。$$ 旅游业界公论:时至今日,所有看 点,惟有“黄鹤楼”名气最大,招牌最硬,科 学整合区域资源,形成一个以黄鹤楼文 化为核心的风景区,最利开发武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