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展新姿
【副篇名】——省农发行等单位帮扶黄鹤村纪实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1.19
【版次】A2要闻综合
【入库时间】20140120
【全文】
记者 刘 波 通讯员 张祝清 熊更生
11月8日,建始县花坪镇黄鹤村支书刘青松代表全体村民,将书有“感恩”两个烫金大字的锦旗送到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行长丁伟手中,以表达对省直新农村工作队的感激之情。
一
“省城来的人高攀得起吗?”2011年初,黄鹤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试点村,听说省直新农村工作队要进村,当地村民惊喜之余,也有疑惑。但丁伟带队冒雪进村,彻底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三组低保户吴祖平记得,2011年3月7日这天,丁伟一行踏着厚厚的积雪走进他家,围坐在火炉边拉家常,帮他谋划生产,还送来了春耕物资。当天,丁伟一行走访了两个组10多户村民,直至深夜。
“到了黄鹤村,我们就是一家人。在今后3年时间,我们一起想问题,一块谋发展,一起奔向美好的明天。”次日,在该村召开的群众会上,丁伟一席话,一下子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
作为省直新农村工作队牵头单位,省农发行与湖北民院领导共同约定:每年主要领导必须来村一次,下田坎、进农屋,深入了解村民所思所盼,并在帮扶工作中一一解决。
二
一条条路,把这里修沸腾了!该村村民盼路心之切,省直工作队帮扶力度之大。修通路,究竟会对该村产生多大影响?
黄鹤村地处野三峡景区核心处,因鬼斧神工黄鹤桥石峰林景区而得名。一条宽敞的旅游路穿过该村3个村民小组,直达景区,四季游人如织,火爆异常。而黄鹤桥石峰林背后涉及8个组,由于闭塞,加之大多数不通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当地村民这样戏称:“这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路通活满盘,省直新农村工作队把向“挡路虎”宣战作为帮扶的头等大事,向该村村民郑重承诺:“落后的交通面貌不解决,工作队就决不撤走!”
就这样,省农发行和湖北民院先后筹资50余万元,工作队与村民一道一次次踏勘线路,逐组召开屋场会,把村民思想始终统一到大家的事大家共同办高度上,广泛组织村民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3年共完成4条6公里组级公路硬化,惠及300余农户,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砂石路预期目标。
“我们组就在黄鹤桥石峰林下,这路一通,搞休闲度假旅游没话说!”该村六旬老汉顾友金就在家对面的黄鹤桥石峰林景区上班,谈起省直新农村工作队帮扶修路的事,连声称赞。
三
如今,每天清晨,该村年轻姑娘熊义娥一家就开始忙绿起来,她赶几分钟路程到黄鹤桥石峰林景区上班,父母打扫卫生,上街买菜,开始经营农家乐。一家人能有今天幸福美满生活,他们打心底感谢省直新农村工作队的帮扶。
路修通了,饮水问题解决了,漂亮的村委会盖起来了,旅游景区火起来了。面对众多机遇,省农发行和湖北民院趁势而上,引领该村村民在旅游兴村转型跨越发展路上闯新路,力争把该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休闲观光胜地。
围绕旅游新村,科学规划,兴“三大功能区”建设,即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猕猴桃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区和具有土家民族特色宜居小区。省农发行、湖北民院和当地党委政府共同筹资20多万元,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在通往旅游景区的小地名叫王家湾的地方实施特色民居改造,并辅之以关口葡萄产业发展,建起特色宜居小区;并一线串珠,在景区附近两个小组,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仿佛一夜之间,“冒”出10余家农家乐。在此基础上,省直新农村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加大以旅游为主的角色转换培训,让当地村民实现华丽转身。
面对眼前喜人变化,两年前,在武汉打工的熊义娥返乡后,如今在家门口当起景区导游。同时,她鼓励父母在家里开起农家乐,种田把式变成农家乐小老板,一家人过上幸福美满新生活。借鉴邻村小西湖打造避暑胜地而登上旅游大舞台的成功经验。目前,该村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
创新发展的思路打开了,“穷亲戚”也能变成“掌门人”。看着村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日子逐渐有了起色,越来越有奔头。回首3年不寻常帮扶路,丁伟与省直新农村工作队队员们露出久违的舒心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