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從胡布會看中美關係的「變」與「不變」

從胡布會看中美關係的「變」與「不變」

作者: 出版日期:2006.04.2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香港文汇报

【出版日期】2006.04.22

【版次】第06版(評論)

【入库时间】20110501

【全文】

從長遠來說,中美關係各存在「變」和「不變」兩組因素。從中國來說,所謂「變」就是誰也不知道未來三十到五十年中國在經濟、社會和政治狀態上可能發展成什麼樣子,而「不變」就是無論中國發展成什麼樣子,中國都希望與美國維持一個比較良好的關係;而在美國方面,所謂「變」就是在這一屆布什政府之後,後面的美國是否將繼續「負責任利益相關者」的基調,而「不變」則是面對中國崛起,美國將永遠保持高度警覺。

舉世矚目的「胡布會」昨天在華盛頓舉行。雖然歡迎儀式上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快的小插曲,但高峰會還是在基本平靜的氣氛中舉行。高峰會之後,兩國元首共同會見了記者。不過對於此次高峰會的評價,亦即雙方究竟達成哪些共識或妥協,究竟此次高峰會是否符合雙方預期,中美雙方則似乎各有說法。以筆者的觀點來看,這一結論不明的態勢,其實也正符合中美關係的複雜性,亦即雙方可能短期在某些議題上達成共識,互讓一步;但從長期看;雙方若要真正消彌潛在戰略衝突,則仍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磨合和互動。

涉及所有議題,各自表述立場

從中美雙方事後各自公佈的資訊來看,此次「胡布會」基本涉及了雙方關心的所有問題,那就是台灣問題、貿易問題、戰略互動問題(其中包括兩國國際合作和人權等議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布什在閉門會議中罕見地用了相當長的篇幅,闡述美國對台海問題的立場,其中包括繼續遵守基於美中三個公報以及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美國敦促雙方避免對抗與挑釁的措施,而台灣的未來,必須用和平的方式解決。這一表述從理論上來說並沒有錯,符合美國在兩岸關係上的一貫立場,但卻並沒有達到一些北京關於由布什發表譴責陳水扁聲明的期待。同樣,在美國最關心的貿易問題上,胡錦濤在高峰會後的記者會上,用大段篇幅闡述了中方的立場,亦即中國將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並已啟動人民幣匯率的改革機制;中方希望美方放寬對技術出口,特別是對高技術出口的限制,同時也為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這一說法符合中方一段時間來的政策和做法,卻同樣沒有符合美方原先關於希望胡錦濤做出實質性承諾的期待。

「胡布會」上雙方達成較為一致共識的,倒是在國際合作方面,具體來說就是伊朗和朝鮮的核問題方面。胡錦濤明確表示,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中國一直在做「勸和促談」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峰會開始前的歡迎儀式上,兩位領導人在分別致辭時,就已經開始了其綿裡藏針般的唇槍舌劍。布什在歡迎辭一開始,就在讚美中國成功經驗的同時,提出人權和自由等問題,繼而在闡述美國一中政策之後,希望台灣問題和平解決;而胡錦濤則以「兩國共同戰略利益」為主軸,希望兩國達到經貿雙贏和國際合作,促進世界和平。隨後,胡錦濤話鋒一轉,用強硬的語氣表示「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將台灣從中國的領土中分裂出去」。

中美元首:既是政治家,也須是哲學家和戰略家

此次「胡布會」在平靜的氣氛中,雙方各自表達立場,既有共識,也有分歧;既涉及所有問題,同時又沒有在對方特別關心的某一個問題上做出特別承諾,再次顯示了中美關係錯綜複雜的特性。與前幾年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聲稱「中美關係是兩國建交三十二年來最好的時期」相比,近年的中美關係愈發顯示其複雜化的一面。這種複雜性歸結起來,正如美國常任副國務卿佐立克在接受鳳凰衛視記者專訪時說的,是一種雙重的格局;它有短期和長期兩個層面,也有戰略和戰術的不同交集。

由於中國國力的迅速提升,無論在自然資源、國際秩序,還是在意識形態和未來全球定位上,兩國都越來越多地看到其潛在衝突的一面;但這種潛在衝突,往往又伴隨著眼下雙方在國際合作上的互需和經濟體系上的互存。由此,一些深層的衝突往往在兩國關係的日常層面得以體現,比如貿易衝突。

面對錯綜複雜的中美關係,可知其複雜性絕非一次元首互訪就可解決。相反,未來的中美關係,需要兩國元首不但是政治家,而且要成為哲學家;不但必須是精明的行政官員,更必須是運籌帷幄的戰略家。(文匯論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