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大儒振骚风
【副篇名】――记北流籍诗人、原田林县文化馆馆长陈道平
【作者】 梁智华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6.26
【版次】B04版:文化视野
【入库时间】20130730
【全文】
陈道平在一次诗会中发言。
“陈公大著振骚风,道义深藏诗韵中。平地惊雷驱邪恶,乐将余热建新功。”这首藏头七绝,是我在收到自幼失聪的北流籍诗人陈道平寄给我的他的第4本专著《聪明书屋吟草》,特意创作出来的。陈道平这次推出的《聪明书屋吟草》,是其继出版了《龚酉诗词》、《龚酉楹联》、《龚酉文虎》和《中华之光――中国奥运冠军嵌名诗联》等著作之后,又推出的另一本诗词新著。书中所收录的诗词作品不仅韵律美,词语新,而且感情真挚,一往情深,所以一经面世就赢得了诗朋吟友的一致好评,被人们美誉为“民间俊彦”、“山乡大儒”……
热爱写作,乐在其中
今年已是古稀高龄的陈道平,祖籍广西北流,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田林县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陈道平自幼失聪,由于少年苦读,又致眼睛高度近视。但他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勤奋耕耘,数十年来,他先后以龚酉、波明等笔名在各地报刊上发表诗词、楹联、灯谜等作品,并著有《龚酉诗词》、《龚酉楹联》、《龚酉文虎》及《中华之光――中国奥运冠军嵌名诗联》等书,其诗词、楹联、灯谜入编数十种大型典籍,荣获各种奖励数百次。其中《龚酉文虎》和《中华之光》先后获得广西民间文艺第四届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西首届刘三姐民间文学奖三等奖,而且还连续三届荣获田林县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金竹奖”。目前,陈道平因其显著成绩,已是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诗词学会、广西楹联学会会员、广西灯谜学会顾问。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2000年,陈道平退休后,以诗词为晚年之自娱。陈道平一辈子生活工作在百色山区,他爱那里的一草一木,更爱那里的人民大众,在他的诗词中,我们总能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歌唱山区自然景色的美丽,看到他热情赞颂那里勤劳耕作的民众,也看到他对民族文化的衷心热爱,对名优土特产品的赞赏……
2004年,陈道平决定编辑出版一本自己的作品集《龚酉诗词》。在这本集子里,他不仅收录了自己在2000年至2004年创作的诗词作品100多首,还收录了自己创作的一些歌词和上大学时写下的寓言、童话。
从2004年到2012年,陈道平的诗词作品声名鹊起,好评不断。他先后编辑出版了《龚酉楹联》、《龚酉文虎》和《中华之光――中国奥运冠军嵌名诗联》等著作。特别是最近出版的第4本专著《聪明书屋吟草》,全书共分《友情祝贺》、《时代风采》、《乡梓风情》、《感事抒怀》、《寄赠酬唱》、《艺林逸兴》、《至贵真情》、《体坛颂歌》、《岁时咏怀》、《缅怀纪念》、《咏物寄意》、《散题杂咏》12个小辑,收录了他在新千年之后创作的500多首诗词,有吟咏国家大事的,有赞赏地方建设新貌的,有描绘田园生活之欢愉的,也有诗友间的酬唱与感怀,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聪明书屋细耕耘,吟草书成远近闻。一卷佳章留世上,千秋万代赏芬芳。”原容县县志办主编、容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荫炎为陈道平吟咏了这首题为《贺陈道平〈聪明书屋吟草〉出版》的七绝。
发而为诗,情感所依
陈道平善于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情有所寄,事有所感。可以说,诗词是陈道平心灵世界的另一种真实展示。
在艺术表现上,陈道平大多采用寄情于物,触景生情的方式。他善于将具体的事物延展、生发或抽象化,使诗意自然流溢在言外,亦能将抽象的感悟具象化,使诗意不至于显得缥缈游离,或空泛无味。特别是在语言的运用上,更彰显其炼字炼句的艺术功力。他在古体诗词创作中,注意处理好现代口语和文言的矛盾,善于将文言词语转化为现代特定语境下的熟语,并将其口语化,或是在现代汉语中注意传递出文言的诗词韵味。他的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句子就是如此,如“昏鸦空聒噪,腐鼠枉狂蹿”(《斥藏独分子破坏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这里的“昏鸦”、“聒噪”、“腐鼠”、“狂蹿”就是古人惯用的文言词语,作者在此借用进入诗句,就很自然地将其转化为特定的现代口语,这样既将反面形象斥责得异常准确、鲜明、形象,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无比愤怒之情,又让诗歌在特定语境中传递出古典的韵味,增强诗歌的艺术美感。
每逢国家有重大事情,陈道平都要以诗词寄情怀,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如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陈道平先生有感于党领导亿万军民奋勇抗灾的英雄事迹,挥毫写下了《满江红?汶川大地震》一词:“无赖天公,狂撒野山崩地裂。岷江水,号啕流淌,灾民泪血。市镇村庄房屋毁,乡亲父老悲咽。哭黎元,十数万伤亡,真惨烈。党领导,军民协,好总理,心力竭。看中华挺住,坚强如铁。十万精兵迎险上,八方大爱倾心贴。克时艰,浩气撼山河,惊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