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古体诗词中的底层书写
【副篇名】——陈道平诗词集《聪明书屋吟草》的创作特色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9.03
【版次】第A05版:书香
【入库时间】20131020
【全文】
底层书写(叙事)乃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思潮,它伴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革而悄然兴起。在此种文学思潮的影响下,底层民众重新回到了主流文学的视野之中。近年来,当代小说、新诗的底层书写已颇受人们的关注,然在古体诗词创作中,底层书写却尚未引起批评家的高度重视。
近日,原田林县文化馆长陈道平先生古体诗词集《聪明书屋吟草》(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4月版)的隆重问世,彻底改变了这一令人遗憾的现象。陈道平先生在《聪明书屋吟草》中,继承了传统诗词的叙事视角和方法,描绘、反映了农村底层民众的生活和他们的群像,丰富了当代古体诗词的内容,提升了古体诗词的品位,它标志着古体诗词的生命力在当代的复苏与存活,充分展示他关注现实和人民大众生活际遇的可贵情怀。
首先,通过底层书写扩大了古体诗词表现当代人生活范围,是《聪明书屋吟草》一大创作特色。
众所周知,我们所说古体诗词的“当代性”,主要是指诗人在创作中善于借助古体诗词的形式,来表现、反映当代人生活的特性。古体诗词的底层书写,拓展了古体诗词的描写、表现当代人生活的范围。如陈道平在《西江月·忧环境恶化》词中忧心忡忡地写道:“冬去栽苗八百,秋来砍树三千。童山秃岭失娇妍。怪石嶙峋露面//风动生沙地,雨淋浊浪滔天。自然报复又灾年。惊起哀鸿一片。”又如七律《赞城乡清洁工程》:“清洁工程报好春,干群争做有心人。除脏扫秽山河美,明耻知荣道德纯。旧市新街无浊乱,高楼华厦绝污尘。城乡环境多称意,亮丽家园百福臻。”表现了陈道平先生对环保问题的热切关注与思考。
其次,陈道平先生古体诗词的底层书写,既有鲜明的现实感,又包蕴着厚重的历史感。
纵观集中此类作品,我以为其叙事视角多指向底层人物尤其是灾区灾民和容易上当受骗的年轻人。诸如《满江红·四川大地震》、《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伊拉克战争》、《拉萨暴乱》、《雪灾》、《汶川震后南方又接连暴雨成灾感赋》、《非典肆虐,赞白衣战士》、《汶川大地震周年》、《有感侄儿殇于毒害(两首)》等,可以说,这些作品在陈道平先生古体诗词的底层书写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首七律《有感于侄儿殇于毒害》,读来尤令人心酸不已。诗作叙写那个“翩翩美少年”“侄儿”,因交友不慎而染上吸食毒品不能自拔,最后演绎出一幕“销形蚀骨丧黄泉”的人生悲剧。诗人由此痛斥了毒贩“殃民祸国”的滔天罪行,教育人们切记“侄儿殇于毒害”的历史教训。
第三,陈道平先生古体诗词的底层书写,还表现他在诗词中塑造了一系列底层人物的鲜明形象。
在诗集中,有林间养殖的“壮家女”形象(《行香子·林间养殖》);有“晒谷场,宰猪忙”的壮族村民忙碌过年的身影(《江城子·重仿俄外》);有六隆竹海中“移民建镇”的移民形象(《泌园春·赞六隆竹海》);有大力建设沼气池,力求村寨环境清幽的壮族山民形象(《乡村沼气化》);有照顾瘫痪病妻20年的“老朋友”感人形象(《献给一位精心照顾瘫痪病妻20年的老朋友》)……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既表明了陈道平先生在拓展古体诗词表现领域的同时,亦积极干预现实生活的可贵精神,又表明了陈道平先生在践行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根本问题上的有益尝试。
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不和谐的声音亦时有所闻。有鉴于此,陈道平先生在《讥“名”医》一诗中,就十分尖锐地揭露了所谓“名医”行骗的丑恶嘴脸:“广告满天飞,名医自鼓吹。仙方疗百病,秘方解千危。不怕牛皮破,但析钱袋肥。几多求治者,堕网悔难追。”诗作不仅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下农村医药骗子的种种伎俩,且传达出诗人憎恶骗子的思想意识和可贵的底层情怀——告诫世人切莫上所谓“名医”的当。这样,既捍卫了底层民众的切身利益,又表达了诗人关心底层民众生活的大爱情怀。
总之,《聪明书屋吟草》读来振聋发聩、令人感奋。我衷心祝愿陈道平先生在今后的古体诗词创作中,继续弘扬底层书写的精神,用自己丰富的创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当代古体诗词创作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状态。最后,我拟呈一律,愿与陈道平先生共勉——
聪明书屋国中传,叙写底层笔墨鲜。
词格浑高新曲妙,诗篇合律仄平粘。
躬行二为众人赞,实践双百艺苑喧。
大吕黄钟凝品位,白公乐府暖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