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殚精竭虑领民富

殚精竭虑领民富

作者: 出版日期:2012.12.20 点击数:0

【副篇名】——记高桥乡大槽村党支部书记陈道生

【报纸名称】:三峡日报

【出版日期】2012.12.20

【版次】第A7版(兴山新闻)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12月18日,记者来到革命老区兴山县高桥乡,走进位于该乡东部最边缘的大槽村,因山势险峻,这里素有“七山八崖一面坡”的形象表述。记者在村委会见到了已在该村担任了1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陈道生,跟随他走在漂亮的水泥道路上,不时有骑着摩托车的村民来回穿梭,让人很难相信这就是昔日生活靠救济、生产靠借贷的闻名“穷庄”。“这是一段沉重而又兴奋的日子,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槽人,我深知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期望。”2002年,是陈道生当选为村支书的第一年,大槽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输电线路,没有行车公路,当地流传的顺溜称:“住的茅草屋,点的煤油灯,吃的苞谷面,买卖东西靠背驮,苦日子啥时到尽头。”

如何让一个“穷庄”、“乱庄”变成“富庄”,成了压在陈道生心头最重要的事情。“再苦,再难,也要闯出一条路!”陈道生说。那段时间,他经常彻夜难眠,也曾有过放弃的想法,但每当在田间地头看到那些为生活而忙碌的村民,看到村民对他信任的目光,他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

近年来,陈道生紧紧抓住中央惠农政策和市县扶持高桥及老区整村推进的大好机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村里的党团员培养成团结村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加大民生投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道生的白头发越来越多,大槽村却已有了实实在在的大变化。2005年,陈道生争取政策资金8万元,村自筹资金2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2009年,大槽村硬化水泥路15公里,祖祖辈辈出行难、照明难两大难题得以彻底解决。如今的大槽村,电视入户率和电话入户率均达到100%,几乎家家户户有彩电、摩托车和手机。

陈道生告诉记者,要带领群众致富,必须依靠村里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对党团员的要求,一是本人能致富,二是愿意带领大家致富,大家拧成一股绳就会形成一股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力量。”他介绍,为此,村党支部确定了以“五带六同步”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思路,在全村培养了一批回乡勤劳创业、发展特色产业的致富能人,并成立了3支党团员青年骨干队伍。陈道生指着道路两边的核桃林高兴地说:“在村党支部和致富能人的带领下,经过整合集体资源,全村现在种植烤烟面积达400亩,核桃1100亩,高标准茶园200亩。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户均拥有山羊达10只以上,大家共同建设富裕家乡的热情正在不断高涨!”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