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四月「胡布會」的新看點

四月「胡布會」的新看點

作者: 出版日期:2006.03.2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香港文汇报

【出版日期】2006.03.27

【版次】第06版(評論)

【入库时间】20110501

【全文】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在四月二十日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胡主席美國之行尚未啟程,已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在中國穩步走上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時期,在美國對華政策新定位露出端倪的關鍵時刻,在台灣陳水扁當局玩弄的「終統」事件餘波未平的敏感時段,中美高層會晤的氣氛、議題和影響引來各方揣測與期待,是情理中事。

布什對中美關係已重新定位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冷戰結束後,美國對華政策先後經歷了遏制、接觸、接觸加遏制等不同的階段,到布什總統的第一任期,還是在接觸與遏制之間搖擺。這種政策的搖擺,反映的是美國對中國戰略定位的不確定,今天看作朋友,明天看作敵人,後天又看成非敵非友。布什總統曾非常無奈地談到中美關係是非常複雜的,這實際上反映出美國一直沒有在其國際戰略中給中國找到一個恰當的定位。

本來,胡錦濤主席對美國的國事訪問是安排在去年九月的。此前,中美兩國已經進行了第一輪高層戰略對話,美國對華政策調整已經露出端倪,美國很可能是想藉著擬議中的去年九月的「胡布會」,把這張牌打出去。結果,由於美國發生了颶風災害,胡錦濤主席推遲了美國之行。但美國不願放慢對華政策的調整步伐,所以才有了後來佐利克以演講方式來宣示政策調整的結果。事實證明,美國的這次對華政策調整已經在美國決策圈內達成了共識。我們看到在佐利克之後,越來越多的美國高官在引用「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的說法來探討中美關係。

那麼,在這種種背景之下,四月份「胡布會」的看點在哪裡呢?

深化中美新型戰略關係

美國國務卿賴斯上任後的一個重大舉措就是推展轉型外交,而美國對華政策的轉型應該也是這種轉型外交的題中應有之意。美國不僅在對外表態上宣示對華政策的新基調,在人力資源的配備上也在為轉型政策做鋪墊。據悉,美國將進行冷戰結束後大規模的「外交洗牌」,共在全球範圍內增派74名外交官,而僅中國就會增加15人。

這樣一來,在美國對華政策調整逐步到位,中美雙方對戰略關係的共識不斷增加,中美關係不斷成熟的情勢下,「胡布會」的看點將首先表現在兩國領導人對這種新戰略關係的認同和具體深化上。也就是說,除了雙方領導人可能對中美關係定位給出明確指引外,雙方可能就兩國在一系列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戰略合作達成原則性共識,並會就在一些國際熱點問題(如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等)採取一致行動達成共識。

與此同時,北京方面則會把塑造全新的國家形象作為此次胡錦濤主席訪美的重點,「胡布會」上,北京方面會把重點放在把中國和平、發展、合作的國際形象傳遞給美國領導人、美國政界和美國民眾上。

期待布什對扁「終統」事件表態

「胡布會」的第二個重要看點應該是台灣問題。在陳水扁宣佈「終統」之後,曾有論者認為,鑒於美國在「終統」問題上傾向於陳水扁,胡錦濤主席應該或者可能取消擬議中的美國之行。這種觀點小看了中美關係的戰略意義,同時卻放大了台灣問題的嚴重性。不過,美國對扁「終統」風波的表現的確難令人滿意。與前兩年布什親自出面警告陳水扁公投相比,這次美國對陳水扁的警告可謂不疼不癢,甚至有暗中默許之嫌。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夠得上級別的高官就此問題敲打過陳水扁,美國方面甚至還肯定了「終統」並沒有改變兩岸關係的現狀。在這種情勢下,「終統」風波後的「胡布會」肯定會重點談到台灣問題,而且布什總統在台灣問題上有新的表態也是可以期待的。美國方面需要利用這個機會還給中國領導人一個「人情債」。

而且,在台灣問題上,美國的新取向已經有所顯露。據台灣媒體報道,三月十六日公佈的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沒有像二○○二年那樣提到《與台灣關係法》。也就是說,美國對陳水扁「終統」鬧劇的懲戒可能剛剛開始。就此而論,布什總統在四月份的「胡布會」上重重敲打陳水扁是可以期待的。

貿易逆差與匯率仍是焦點

第三,中美關係中現存的問題也必然會成為胡布會的重要議題。美國一直在貿易逆差和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在胡錦濤主席訪美前夕,不少美國議員到中國「考察」,試圖在經貿關係、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等問題上「提醒」中國。美國商務部長也發表講話,表示如果北京不迅速、有效地處理中美經濟摩擦,美國可能被迫對中美經濟關係重新做出評估。而美國國務卿賴斯在三月中旬訪問澳大利亞時也敦促中國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提高對外國進口的市場准入,並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看來,「胡布會」在解決中美關係現存的問題方面也面臨不少任務,而中美兩國在解決這些問題上的進展將成為檢驗中美新戰略關係的試金石。(文匯論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