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胡布握手博弈三大议题

胡布握手博弈三大议题

作者:杨宝顶 出版日期:2006.04.20 点击数:0

【作者】 杨宝顶

【报纸名称】:财富时报

【关键词】 台湾问题 胡锦涛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议题 贸易逆差 访美 两国关系 霍普金斯大学 贸易纠纷 

【出版日期】2006.04.2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4月18日至21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胡锦涛主席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访美。20日,他将与布什在白宫会晤。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国家元首的此次会晤让国际社会瞩目。观察人士认为,通过此行,中美有望就共同关注的多项问题达成进一步的共识。 美国总统布什于本月10日便抛出此次会晤的三个议题:中美经贸问题、台湾问题和中日关系问题。这三个问题虽然不能反映中美关系的全貌,但却是两国在迈向未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双方就这些问题的较量,可以折射出两国关系充满变数的未来。 经贸纠纷 仍难一锤定音 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领代表团访美,抛出162亿美元进行采购。这创造了对美单笔采购新的历史纪录。 此举反映了中国政府对解决两国贸易纠纷所持的态度——中方愿意追求中美贸易更加平衡。但美方对此似乎并未“满意”,布什在会见吴仪时再次把矛头直指贸易争端:中方向美国说明中国打算如何应对全球贸易不平衡的挑战,对美国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在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布什第二次公开将贸易列为会晤的重要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此报道说:“客人未进门,主人预设题目,还把两国经贸纠纷提升到全球贸易不平衡的高度。布什的先发制人,意在提高外界对胡锦涛主席访美的期望,迫使中国领导人在胡布峰会上做出更多让步。” 法新社援引《中华工商时报》的报道说,对于千亿美元的中美贸易逆差而言,无论中国在美国订购多少架波音飞机,或是进口多少吨大豆,都是杯水车薪。因此,此次采购更具象征意义。法新社的报道分析,美国国内持续高涨的消费大潮,才是其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根源。 围绕着人民币汇率问题,美方一直宣称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并大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但事实也并非如此。 即使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令美国对中国的单国贸易逆差有所缓解,美国的总体贸易逆差也难以减少。市场上少了中国货,美国人就去买其他国家的产品,哪怕价格贵一些,其结果则是美国进口总值更大。观察人士指出,美中贸易逆差只是美国人一个独特的“心结”,在世界各国的对美贸易中,中国是一只“出头鸟”。 民众的高消费倾向、政府在削减双赤字方面行动迟缓以及对华技术出口限制,这些内部因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作美国高额逆差的“病根”。观察人士认为,如果美方坚持“本末倒置”,那么此次会晤仍很难就此问题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双方的经贸摩擦属于结构性问题,同时又搀杂许多政治因素,不可能指望摩擦的消解一蹴而就。 台湾问题 中方期待扩大共识 由于中方在解决贸易纠纷的问题上采取了相对务实而积极的动作,坊间因此认为,此次会晤中方将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其他问题上。其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便是台湾问题。 美方对这一问题显然有所准备。布什在霍普金斯大学演说时指出:“中方关心的议题,当然从过去经验来看,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台湾问题。”此前在会见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时,他曾明确表示,自己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和坚定的。” 在观察人士看来,布什提前针对台湾问题宣示立场,显示出他对台海情势的重视,同时也是希望用预防性的策略,化解台湾问题对“布胡会”可能形成的阻力。华府学者认为,布什此举对于台美关系,尤其是对台湾执政当局,传达出什么讯息,值得密切观察。 在此次访美之前,胡锦涛主席再次与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会面,这被视作中方在台湾问题上再次对美“明确立场”。此举不但展示出北京缓和两岸关系的善意与努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抵销美国在这方面的压力,同时严批陈水扁“终统”与坚持公投“制宪”。 路透社分析说,胡锦涛主席此次与布什会晤,将会就台湾问题向美方施压,因为华盛顿近期象征性地低调处理台湾的挑衅,已让北京感到愤怒。 美方立场从其此前对访美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态度便可窥见端倪:马英九阐述关于两岸和平“暂行”架构的构想,并没有得到来自美方的明确表态。而在此前,在他谈到国民党的终极目标就是两岸的统一时,美国则表示了明确的不满。 观察人士分析,陈水扁“终统”之前美方已对台当局的动作有所警惕,“终统”之后美国不支持“台独”的政策仍不会轻易改变。 对于美国而言,台湾“不独不统”一直是其最大的战略利益诉求点。美国对于台湾问题做出的任何选择,最终还是决定于能否最大限度维护其国家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指出,此次会晤,布什公开“批评”陈水扁的可能性不大,中美领导人此次通过对话,能使各自立场更为明确,亦有希望在遏制“台独”策略上“扩大共识”。 中日关系 美欲主动斡旋 由于碍于美日同盟关系,布什政府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的表态一直比较谨慎。而此次布什却主动提出将与胡锦涛主席就此进行商讨。日本共同社评价说,“美中首脑会谈桌上提及日中关系,这在过去是极为罕见的。” 布什虽然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有看法,但并不热衷于在中日之间担任调解人。此次主动表态,让外界猜疑布什政府是否会就中日关系问题提出新的建议。 因为教科书修改问题,以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东海能源等诸多问题,中日关系近期呈现趋冷态势。对此,美国《世界政策杂志》4月初发表文章称,中日外交关系处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谷。该文章说:“越来越多的日本问题观察人士把这个问题归咎于日本,称其对华政策愚笨而富有挑战性。就连日本唯一的朋友美国也开始表现出不安。” 共同社表示,布什政府近期对中日关系恶化表示担忧,原因是这可能有损美国的利益,此次会晤,布什将推动胡锦涛通过“更频繁的对话”来改善同日本的关系,并寻求美中双方在改善日中关系上的共识。 国际观察人士分析,胡锦涛主席将会向美方传递出中方就此的明确态度:希望华盛顿与东京保持适当距离。再次强调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亚洲国家无法接受的挑衅。中国会向美国表明中日关系的重要性。 有关专家指出,期望美国就中日关系对日本显示强硬立场并不现实,这与美国国家利益不符。美方的表态不会在根本上左右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中美关系 在疑虑中寻求合作 作为世界级大国,中美两国的关系走向也让世人倍为瞩目。在中美关系日趋成熟的当口,胡锦涛访美将为两国关系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从而具有超越性的意义。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埃尔利表示,胡锦涛主席此访是两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 “外界高度关注胡锦涛访美,其实质是关注这次访问能否为中美今后的发展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积极的架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袁鹏分析说。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中国部主任兰普顿认为,这次访问能够圆满成功是双方共同的期盼。他表示,尽管美中两国关系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两国将会致力于建立一种更富有成果、更为理性合作的关系。求同存异一直是大国关系的特征。他认为,美中关系将是一种符合两国国家利益、“以合作为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的关系。 中美关系从1979年正常化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甚至跌宕起伏,到现在已经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关系。两国相互了解不断增进,不再对对方有多少不切实际的期待和看法,两国关系因此也越来越务实。 虽然双方仍存在疑虑,但这些疑虑的存在也恰恰说明了两国需要更多地交往和沟通,更多地注意对方的关注和利益,更多地发展各方面的关系。现在中美两国已经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无论从安全上还是从经济上都是这样。今后两国也将不断在消除疑虑中深化它们的合作和相互依赖。 “中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都有一些关切,存在分歧、摩擦和不一致的地方。这次访问是双方缩小分歧、甚至消除分歧的一次有益机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说。 这在美副国务卿佐利克那里得到了呼应:“我们未必自始至终实行相同的政策,但是我们仍能互相配合,寻求相同的政策目标。”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