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坚持最大限度公开 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何中

坚持最大限度公开 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何中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3.0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眉山日报

【出版日期】2011.03.07

【版次】第07版:要闻·仁寿调研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

乡镇党委班子换届中的用人风气问题,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核心就是要扩大民主,坚持最大限度公开,增强干部选任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用人导向最大限度公开,扩大群众知情权,选用“实绩干得好”的干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紧紧围绕“用什么样人”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把“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宣传出去,让群众知道组织用人标准。既要重用在坚持科学发展、贯彻执行党委决策中最坚决、实绩特别突出,在关键时刻、重大工作推进中敢于迎难而上,以及在处理复杂问题和对待个人名利上头脑清醒、政治上靠得住的干部。也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要让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不图虚名、踏实干事,以及长期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干部有“奔头”。营造“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前途,不干事的人无望头”的用人氛围。用人程序最大限度公开,提高群众参与权,选用“程序过得硬”的干部。大力宣传干部任用程序,让群众了解干部选拔任用具体操作过程,使群众懂得哪些环节需要参与、怎样参与。要最大限度做到“三公开”,一是公开空缺领导岗位。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在启动初始提名程序前,对拟选任的空缺职位、职位要求、任职条件等向社会公布,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推荐提名。二是公开初始提名程序。乡镇党委书记是辖区内广大群众的“领导者”,谁当党委书记,不仅是党内的事、组织的事、党员的事,还应该是群众自己的事。严格实行由群众投“信任票”产生初始提名人选、党员投“直选票”差额选举产生乡镇党委书记的“两票制”办法,把乡镇党委书记的提名权交给群众,使推荐产生的候选人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三是公开推荐结果。组织部门综合各方面的推荐提名意见,按照班子结构和岗位的需要,分类建立空缺职位干部预备库。对民主推荐产生的领导干部人选,在媒体、辖区、现任单位和曾经工作单位等实行多层面公示,扩大公示面和群众知情范围。干部信息最大限度公开,发挥群众表达权,选用“公众信得过”的干部。群众满意与否是衡量一个干部优劣的“试金石”,对拟用干部的情况一定要多让群众了解,多听取群众意见,以利于对干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改进干部考核办法,增强透明度,让群众在考核干部方面具有发言权。干部考核指标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意愿充分体现到考核指标当中。确定考核结果前,主动接受群众意见,及时完善,确保考核公正。后备干部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实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公示,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其工作职责、工作重点和履职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测评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及时公布测评结果,特别是要向群众这一层面公开,让群众“看得见”,把群众满意度高低作为检验干部工作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群众意愿在推荐、考察和民主测评干部中的比重,让群众能说上话,让干部真正有种“群众不满意就下课”的紧迫感。监督渠道最大限度公开,落实群众监督权,选用“作风行得正”的干部。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原则,通过监督渠道最大限度公开,让群众知晓反映情况的途径,让干部牢记用人纪律,筑牢乡镇换届的纪律防线。将干部选拔任用和换届工作的政策法规,特别是“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最大限度公开,在全社会旗帜鲜明地抵制用人上不正之风。推行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带头严格执行换届纪律。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公开“12380”乡镇换届专线举报电话和“12371”手机信息系统,对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突出问题和考察人选问题的举报限时办理。发动群众对干部进行日常监督,重点掌握领导干部在8小时之外的作风表现,提高干部选用、考察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形成“任前堵住、任中卡住、任后管住”环环紧扣的干部监督管理格局,有效防止干部在换届中“违规提拔”和“带病上岗”。(作者系仁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