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作为一个偏远地区的村党支部书记,何源俦坚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

作为一个偏远地区的村党支部书记,何源俦坚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7.2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江门日报

【出版日期】2010.07.22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台山涌现出一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好集体、好党员、好干部。为大力宣传和推广这些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从今年5月开始,台山市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监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组织开展了“清风满台山”勤廉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评选工作。经认真审核和严格评选,最后遴选出勤廉兼优、事迹突出的2个先进集体和2个先进个人。本报从本期开始推出“清风满台山”栏目,敬请关注。

北陡镇是台山比较落后的一个镇,平山蓢又是北陡比较落后的一个村委会。2004年,何源俦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这一任就是6年。在此期间,他没有什么宏大的发展蓝图和手笔,只是始终秉承着“为民做事”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办好每一件有益于村民增收、村集体发展的小事。正是这些点滴小事,最终一步一步带着平山蓢的村民逐步增收致富,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

放弃年收入10万多元的生意

做月薪300元的村委会会计

何源俦是土生土长的平山蓢人。31岁那年,他开始在恩平、开平以及台山的上川、那扶、北陡承包造林工程,做自由自在的“山大王”,每年有10万多元的收入。虽然何源俦当时的生意做得不错,但一想到村民还是那么穷,没有人带领他们致富,心里就觉得好难受。于是,能到村委会工作,为村民做点实事成为何源俦最大的愿望。

1999年,44岁的何源俦不顾家人的反对,到村委会做会计,每月领取300元的工资。当时消息传开后,有的村民说何源俦傻,这么好的生意不做,跑回来做什么村官;有的村民说他肯定做不了几个月。但事实并非如此,何源俦坚持了下来,并于2004年当选为平山蓢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两个月,他带领两委干部走遍了全村50多名党员家庭,与他们拉家常,听取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自筹资金

解决村民行路难饮水难

当时,北陡镇许多村都已经饮上自来水,但平山蓢还是饮黄泥水,影响村民的健康。何源俦与村委会干部商量,决定驳接镇自来水到村里,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出乎意料的是,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竟然遭到大部分村民的反对。原来,有人担心要出钱,有人担心村干部把钱吃光分光。通过商讨,何源俦决定不花村民一分钱就把自来水接过来。但是,钱从哪里来呢?通过向外承包村里的荒山,以及到深圳、珠海等地联系热心乡亲老板捐款,最终,成功筹得55万元工程款接通了自来水。之后,何源俦又先后筹款200多万元,修建了村道、桥梁、办公楼、公共厕所和体育场……

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和饮水难的问题,何源俦又想到了如何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组织村民外出打工成为一个不错的路子。通过外地乡亲老板联系,先后送出去500多名村民到深圳、东莞、从化等地打工。在从化打工的两夫妻一年总收入一般都有7-8万元。平山蓢有3条自然村500多户2000多人,虽然,外出打工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村民留在村里,农闲时打牌、打麻将,小赌成风。

解决就业问题

大多数村民盖起新房

何源俦想到可以利用村里闲置的教学楼,如果把其租出去办厂,不就可以安置村民就业了吗?经过多次努力,2008年,两个在深圳办厂的乡亲老板终于被何源俦的诚意感动,他们利用教学楼和村委会旧办公楼兴办了两个电子厂,虽然每年只给村委会2000元的租金,但解决了平山蓢近百人的就业问题。每人每月1200元的收入,一年就为村民增收150万元。由于运输成本增加了,工人不熟练、产品返工率比较高,这两间工厂至今还处于亏损状态。何源俦很是过意不去,跟两位老板说,你们回乡办厂亏了,我对不起你们,有怨气就冲我出。两位老板反过来安慰他说,有机会为乡亲办点实事已经很开心了,钱总有一天会赚回来的。

平山蓢的村民富裕了,大多数人盖起来了两层楼的新房。近两年,就有120多户人家盖起了新房。同时,村民精神面貌好了,村风也好了。村里没有人赌博、吸白粉等现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6年来,何源俦没有报过一分钱的出差费、电话费。村干部看不过去,想通过其他办法补贴,但何源俦都没有同意。“要想发财致富,我就不会当村干部。这是我的真心话。”何源俦坦诚地说。(本报记者 谷江民)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