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金溪“何源模式”掀起全民创业潮

金溪“何源模式”掀起全民创业潮

作者:宋海峰姚飞翔 出版日期:2006.06.15 点击数:0

【作者】 宋海峰 姚飞翔

【报纸名称】:江西日报

【关键词】 金溪 工业园区 年产值 大市场 整体推动 玻璃工艺 龙头企业 推土机 袖珍型 小规模生产 

【出版日期】2006.06.1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本报金溪讯5月的金溪县工业园区生机盎然。穿行其间,只见推土机轰鸣行进,吊车凌空起舞,一幢幢新厂房正拔地而起。在正忙着建厂房的天宝蚕丝有限公司,县领导介绍,这是由原县丝绸总厂下岗职工吴宝莉投资600多万元兴建的企业,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年创税收逾百万元。$$“何源模式”是通过围绕“小产品,大市场”、“小规模,大群体”、“搞加工,活流通”等思路,形成优势产业,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致富。今年以来,该县以“何源模式”为强推力,整体推动全民创业,经济呈现喜人的发展势头。一季度,全县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72%和185%,财政总收入增长22.8%。$$2004年,该县何源镇通过引进客商创办龙头加工企业,把厂房办到农民家门口,千家万户的小加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得以联结起来,形成散落乡村的“袖珍型”家庭工厂,年加工水晶玻璃工艺珠2亿多粒,成为全国第二大水晶珠加工基地,农民人均年增收400余元。为推进全民创业,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推广“何源模式”,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扶持全民创业,县劳动、农业等部门培训农民和城镇居民7000多人次。$$围绕产业集聚投资创业。该县引导小规模生产向县工业园区集中,通过生产“小产品”培育大产业,扩大产业辐射,增强集聚效应。在广东打工的琉璃乡琉璃村农民徐国辉与外地客商投资2000多万元,在园区兴建了一家绣珠加工企业,并将企业的加工生产工序分解到户,带动全乡1200人参与加工,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何源镇农民合股投入1000多万元,兴建了一家水晶玻璃工艺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已辐射到全县,加工户发展到3000余户,今年全县农民可增加纯收入1亿多元。至5月中旬,有20多个在外打工的金溪人携资8000多万元回家乡办起了绣珠、纺织等龙头企业,在围绕农业产业化创业进程中,有4000多万元民间资本以参股、使用、购买等形式进入投资领域,1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在兴建。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