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源的“草根经济”奇迹
【作者】 何建江柳萌
【报纸名称】:
【关键词】 玻璃珠 玻璃工艺 水晶玻璃 浦江县 浙江省 金溪 镇政府 回乡创业 压料 创业人才
【出版日期】2005.09.14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有一种现象也许今天还不为大 多数抚州人所知,那就是:地处偏僻 的金溪县何源镇,在最近的一年中, 已经成为全国灯具制造业界声名鹊 起的玻璃饰珠生产基地,玻璃珠年产 能超过1.44亿粒,在国内已是产量仅 次于浙江省浦江县的第二大生产地。$$ 不知道本市有这么出名的地方 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在去年5月之前, 这里根本不生产玻璃珠。$$ 一个外行点燃产业烽火$$ 水晶玻璃珠是水晶玻璃棒经过 压磨生产出来的,工艺很简单。何源 许多农民对于玻璃珠加工是再熟悉 不过了。这个1万多人的小镇,有数千 打工农民在全国最大的玻璃珠生产 基地──浙江省浦江县从事玻璃珠 加工,时间长的有五六年。但是,率先 引进这一产业的却并不是这些人,而 是一个叫江书胜的门外汉。$$ 江书胜是何源镇孔坊村的村委 会主任。2002年,干过几年运输、头脑 活络的他被海选为村委会主任。为回 报组织和父老乡亲的信任,他一直琢 磨着村民致富之道。他仔细分析本村 村民的打工流向,发现全村2482人中 居然有半数在浙江省浦江县做加工 水晶玻璃珠的活,于是一个办厂的想 法产生了。$$ 2004年2月,江书胜到浦江县实 地考察,看到办这种厂子的投入并不 大,工艺也不复杂,当即买回2套压料 机和6台磨珠机。镇政府也及时推出 贷款和培训帮扶。就这样,第一批合 格的珠子在较短时间内顺利生产出 来,并轻易在浙江、广东找到销路。江 书胜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办厂这 条路切实可行。于是,他又两次前往 浦江,先后买回了26套压料机和120 台磨珠机。2004年5月18日,投资30 多万元的何源水晶玻璃工艺厂正式 成立并投产。$$ 企业惊人地一炮打响!现在,江 书胜当初贷款办厂的20多万元已经 还了一半,另一半也即将还清。$$ 两大魅力引发全村皆“工”$$ 江书胜的水晶玻璃工艺厂是何 源镇目前规模最大的玻璃珠生产企 业,年产量在3000万粒左右,年产值 可达100多万元。不过,进得孔坊村, 没人带路是很难找到的,因为它的厂 房是村里弃用的旧小学教室,七八间 不到20平方米的平房,总占地面积 不足一亩地。厂里的二十几台压料机 就安装在其中。所谓的压料机,其实 就是一个炉子和一台小模具,与一个 铁匠炉的占地相当。一套压料设备只 需2000多元。不过,千万别认为这个 企业很小,因为它只是个“龙头”,整 个村子都是它的车间,几百台磨珠机 就“埋伏”在家家户户。$$ 8月初进孔坊村,尽管已是上午 11点,这里闲歇的人却很少。农妇邓 宝莲坐在家中阴凉的厅堂忙着打磨 纽扣大小的多面玻璃珠。这些玻璃珠 半成品是从何源水晶玻璃工艺厂起 早排队领来的,磨好后再交回去。她 说:“盛夏时节,村里人都这样,早晚 忙农活,白天在家磨玻璃珠。”$$ 那台比家用缝纫机稍大点的磨 光机,可以两人同时使用,价值二三 百元,从厂里赊购来的,投资从加工 费里扣除。靠它,邓宝莲一月可挣700 元。正因为如此,她原来在外务工的 丈夫去年回家重新干起了农活。今 年,他不但把自家的7亩地侍弄得有 模有样,还租了别人的6亩田,仅一 季早稻产量就有4000公斤左右。农闲 时,他就和妻子邓宝莲一起在家加工 水晶玻璃珠,一个月也能赚上700多 元钱。$$ 据介绍,由于磨珠机投资小,目 前,该村312户人家,几乎家家都以赊 购方式买了一台。这些村民既是企业 工人,也是小作坊主。可以说,投资小、 钱好赚把这里迅速“武装”成了全民 皆“工”!$$ 这种经营方式,把企业的固定资 产投资成本大大降低,使办玻璃珠加 工企业顿时成为一件“轻而易举”之 事。$$ 三大因素燎原何源雄心$$ 江书胜办的小厂不但丰满了孔坊 村农民的腰包,也活跃了何源一批外 出务工者的神经。从2004年5月18 日何源水晶玻璃工艺厂投产,到今年 上半年,五家新建的水晶玻璃工艺厂 又相继在何源投产,厂长都是从浦江 回乡创业的农民。$$ 杨蒋村蒋家村小组的蒋国龙就是 其中的一员。30岁的蒋国龙在浦江县 的水晶玻璃工艺制品厂打了三年工, 积累了技术和资金的他在去年11月 份回乡办起了自己的厂。蒋国龙说, 回乡创业的理由有三:一是听说家乡 已经办了一个这样的厂,还做得很不 错。二是他相信凭着自己打工时学到 的技术和积累的人脉资源,一定能做 得更好。三是有贷款支持,他早有回 乡办厂之意,就是资本不够。这次有 镇政府牵线,3万元贷款一到位厂子 就办起 来了。蒋 国龙的 厂房就 设在自 家的屋里,10台压料机,固定工人60 多名,与其合作的磨珠机有50多台。$$ 说起企业的发展,蒋国龙雄心勃 勃。他准备近期到四川招10名熟练的 技术工,还打算购买一些科技含量更 高的新机器……他要办何源最大的 玻璃珠生产企业,以挽回被“外行”在 家乡捷足先登办玻璃珠生产企业而 失去的面子。$$ 面对对手的挑战,江书胜也不甘 示弱,一方面积极寻找厂家直接销 售,一方面不断改进技术,扩大经营 品种。江书胜的小儿子江智权更是雄 心勃勃地想把厂子向多元化发展,做 水晶玻璃工艺品。$$ 有金融部门的资金、政府部门的 员工培训帮扶,再加上投资门槛低, 何源镇农民的创业热情开始迸发,而 这批创业人才的热情,也激发了当地 党委、政府培育壮大水晶玻璃产业的 雄心。他们一方面继续加大在全镇推 广水晶玻璃工艺制品生产的力度,免 费培训,赊购机器,鼓励更多的农民 闲时做工;一方面在税收、资金等方 面加大扶持力度。$$ 正是创业人才、资金、政府部门配 套的扶持措施,成就了何源的“草根 经济”奇迹。现在,何源镇已有孔坊、 杨蒋、彭家、楼前、剡坑、何源6个村的 1000多户2000多位农民投身水晶玻 璃工艺制品产业,而且还有新厂在运 作中。何源已成为水晶玻璃工艺制品 产业发展的一块“熟地”。$$ 何源的创业者心里还有个不宣 之秘──把金溪打造成华夏知名的 水晶玻璃工艺制品王国。
- 1、金溪“何源模式”掀起全民创业潮 作者:宋海峰,姚飞翔 年份:2006
- 2、喜气洋洋的“板凳龙” 作者:张帮俊 年份:2012
- 3、浦江板凳龙 作者:张华浦,周春德 年份:暂无
- 4、灯节里的“板凳龙” 作者:严岚婷,尹圣韬 年份:2011
- 5、朱子游否金溪考 作者:吴定安 年份:2003
- 6、黄松甸食用菌产业为什么能发展起来——访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 作者:暂无 年份: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