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生“突击开药”与“逼良为娼”何异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11.19
【版次】第02版:快评天下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新闻回放近日,一张内容显示为由“云南省师宗县人民医院医务科药师会”发布通知的图片在不少论坛、微博流传。该通知显示,云南省师宗县人民医院强制各科室将“快要到期”的头孢硫脒针3460支、头孢地嗪2400支在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用完,“未按规定使用完成者,缺多少扣除当月绩效等金额多少”。(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治病救人本是医生的职责所在。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就像学生对老师一样,这种关系建立在一方对另一方绝对信任的基础之上。把孩子送到老师那里,家长肯定认为老师不会虐待小孩或者给他吸毒;同样的道理,去医院看病,患者肯定不会想到医生给自己开的药是“陈年老药”。
抗生素这些药不是千年人参,年头越久越好,都有一个保质期。然而,师宗县人民医院却加盖大红公章强行摊派,勒令医生将一批“快要到期”的药在一个半月内“突击开完”。对医生来说,这可真是左右为难:开吧,于心不忍,这两种药毕竟是给重度感染者或手术病人使用的,一时可能没有这么多病人需要,开出去无异于加重病人负担,外带摧残人家生命;不开吧,自己就要被扣工资。难啊!
师宗县人民医院的做法是典型的“逼良为娼”,欲把天使逼成魔鬼。人们总是抱怨医生心黑,其实哪个医学院也不是专门招收心眼不好的人去做医生,能够考取医学院的学生当年也都是品学兼优的。可是,为何医生越来越以冷漠、不近人情、见死不救的面目出现呢?师宗县人民医院让医生“突击开药”这件事,也许可以起一个很好的解释说明作用。
是医院的坏制度在推动、诱使医生的“坏心眼”发酵。据举报人爆料,2009年,该院一次性购进头孢地嗪100万支。一家县城医院何至于消费如此多的头孢地嗪?不是背后的回扣做诱饵,领导们哪有如此大的“魄力”与“胆识”?
医药界的回扣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潜规则”,而是公开的秘密。正因为医药界的回扣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根本整治,才会把医生往魔鬼的路上推,也变相把一些患者推进鬼门关。以师宗事件为例,如此严重的渎职、侵害病人利益事件,居然仅以院长被免职而结束。这样隔靴搔痒式的处罚,治标不治本,一来院长可能隔几天就异地或者外院升迁了,二来那些盲目定计划进药者、吃回扣者也都未受到相应处罚,等风头一过,一切还是照旧。
医改之后,医院越来越面向市场,一切与经济利益挂钩,却抹杀了医院的公益属性。在这样一切向钱看的医院系统中,怎样让医生保持应有的“社会良心”,仅凭医生的自觉还是不行,关键要有好的制度。国家不仅需要加大对医院的投入,给予医生与他们的学识、劳动相匹配的福利待遇,同时也要规定严厉的惩罚制度与之相配套,对吃回扣的医生、领导绝不姑息,要绳之以法。唯有如此,才不会出现胆敢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