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13天索5万元看车费”与抢钱何异

“13天索5万元看车费”与抢钱何异

作者:乔志峰 出版日期:2011.11.28 点击数:0

【作者】 乔志峰

【报纸名称】:浔阳晚报

【出版日期】2011.11.28

【版次】第A7版(夸白)

【入库时间】20120310

【全文】

货车被扣13天,司机遭索5万余元看车费。11月11日晚,司机闻某从南京运送货物前往包头,由于货物超宽2.1米且无超限运输证,在北京北六环辅路附近被首发集团路巡人员拦下。24日,闻某办理好超限运输证取车时,被要求交5万余元的看车费。25日,首发集团安畅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缴费不能取车。

13天,5万多元。对于这样的“天价看车费”,相关人员很是理直气壮。为了证明5万余元的收费是合理的,还煞有介事地算了一笔账。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人工费、出车费、管理费”之类的收费标准,是物价部门定的,还是该公司自己定的?定价的标准是什么?是为了给车主和司机提供服务,还是干脆就是为收费而收费?

车,尤其是货车,只要上路就像鱼肉被摆到了砧板上,谁都想宰一刀。除了“天价看车费”,还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天价拖车费”。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连霍高速河南巩义段发生一起货车追尾事故。肇事车主杨青伟在处理完相关事宜后,拿着交警队的放车单赶到停车场准备将车拖走,却被告知需要交3万元的施救、拖车费。而从事故现场拖车到停车场,不足两公里的距离。

而最近媒体曝光的“山西交警拦车罚款不开收据,伸1个手指要100元”的新闻,再次揭开了乱收费的冰山一角。如果说公路是社会的“大动脉”,那么中国的“大动脉”中则随处可见致命的“血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充斥着以“吸金”为目标的各种“势力”:有穿制服的,有不穿制服的;有非法的,有打着“执法”旗号的……现如今物价居高不下,跟运输领域的乱象密不可分。表明上看,某些人抢的是车主的钱、司机的钱,其实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要转嫁给社会、转嫁给消费者。

有人说,降物价、保民生,应该先拿高运输成本开刀。窃以为,降低高运输成本,首先应拿“13天索5万元看车费”这类典型开刀,拿监管不力的政府部门开刀,拿以罚代管甚至贪赃枉法的执法部门开刀。任由“血栓”为祸,终归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