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班与拔苗助长何异?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9.26
【版次】第09版:本土声音/广告
【入库时间】20131120
【全文】
开学已有一段时间,不少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发现了一个现象,班里的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上课时,提前学过课本知识的孩子频频举手,抢着回答问题;一部分孩子面对老师的提问总是一脸茫然,甚至不敢开口说话。面对孩子们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家长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幼小衔接班到底该不该上?”
超前教育培养不出拔尖人才
本报特约评论员程绍德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普遍很心急,恨不能一夜之间把他们培养成某个行业的拔尖人才,因此也把开设课程多寡作为衡量幼儿园、社会幼教机构优劣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和社会幼教机构为了招徕生源、多赚钱,就不得不开设一些程度达小学水准的课程,以迎合家长们的畸形需求。
家长不惜以牺牲孩子全面发展作为高昂的代价,来培养所谓的“天才”,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这类孩子往往每天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去学习各种知识,游戏活动时间比一般孩子少得多,这既不利于长身体,也不利于小朋友之间的相互交往。久而久之,这种被动的,不知所措的学习,会使孩子对学习感到厌倦,丧失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不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超前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结果事与愿违。
记得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曾经说过: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的。儿童,只有在符合成长规律的环境里渐渐长大,才有可能真正成熟起来;反之,过早地追求成熟,结果只能是早熟、早衰。我们不妨看看那些少时成名的“小天才”们,最终有几个成了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再看看那些事业上的佼佼者们,又有几个不是“大器晚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身为教育者的家长,首先应该搞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不能再盲目支持幼儿教育小学化了。
本报特约评论员李云勇
幼小衔接班是提前起跑还是拔苗助长?幼小衔接班真的让学习更轻松?未必。
幼小衔接班让孩子失去真正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孩子都聪明,他们很早就知道,幼小衔接班是为了应付小学入学考试,这个考试本来就不该有,通不通过都无所谓,都有书读,只是为了给老师留个好印象。这很容易让他们学习起步阶段就早早态度不端正,兴趣不集中,学会应付了事。孩子在学习起步阶段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认为是为了爸妈读书,为了老师读书,不是为了兴趣读书,怎么能够期望他将来学习上天天进步?
幼小衔接班让孩子失去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小衔接班,毫无疑问,老师幼教有问题,孩子学习有问题,家长思维有问题,入学考试有问题,累加后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小小年纪就学习习惯先天不足,后天不良。比如一个学生大早背会了很多唐诗,等到他将来学习时,他说他会了,就不认真学,其实他根本没有掌握好,也没有养成复习等习惯,造成他学习很快落伍,还不如没有参加过幼小衔接班的同班同学。
真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习惯是成才的保障。幼小衔接班本意是想让学生轻装上阵,快马加鞭。很遗憾,欲速则不达,幼小衔接班在摧毁兴趣,培植恶习方面是驾轻就熟,无师自通,完全可能让学生走更多的弯路,甚至让没有真正兴趣和良好习惯支撑的孩子学不下去,这不是拔苗助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