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职业化删帖与“水军”何异?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1.12
【版次】第02版( 热评 )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
□邓子庆
去年11月,山东泗水县开始推行“网络发言人”制度,全县109个部门的网络发言人纷纷走马上任。而在论坛最醒目的位置上,有这样一行耐人寻味的提示:“在‘泗水E民生’提交的留言,在不确定是否属实、需要调查落实的情况下,为保护当事人或部门的合法权益,一律以保密形式转交给相关部门,留言neirong予以屏蔽。敬请理解与支持!”(1月11日《山东商报》)
说实话,笔者对山东泗水县此次全面推行“网络发言人”制度并不看好。首先,这么多网络发言人全是各部门一把手,笔者相当担心这些一把手们因工作繁忙、事务繁多等原因而无力搭理网民留言,毕竟每个网民问题都要一把手亲自过目,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据当地负责人称,删掉或屏蔽帖子是因为“很多网民的语言太过激了,我们不得不要求网站配合我们删帖。”诚然,网帖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种草根文化,在这个性化的舞台中,网民有时难免产生一些情绪化和偏激化表达。但简单地删掉或屏蔽这类帖子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
在假设网民不会凭空“人身攻击”的前提下,网络发言人或许更该反思为何会出现“人身攻击”,如果骂人是因为政府的有关工作没有做到位,那骂人实则是公民对政府工作不满的一种表达,只不过这种表达方式超过了公共文明环境所能承受的范畴,但即便如此,仍然不该随便删帖只有不文明行为及时得到公众的文明匡正,甚至鞭笞,人身攻击才能少一点,一声不吭地删帖显然无益于祛除不文明发言。再说,所谓的“敏感帖”“人身攻击”也不能由网络发言人说了算,而应该接受舆论考量,否则,任何帖子都有可能以“敏感”“人身攻击”之类的名义被删掉。因此,只要不是触犯法律、危害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网民的发言就有必要受到尊重和保护,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讨论发言neirong的优劣。
进而言之,政府官员也都只有一种开明、宽容、亲民的姿态和品质对待网民留言,才能从留言(包括骂声)中发现自身工作上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曾说“网友的问题,不要过滤,原汁原味地抛给我,哪怕是骂我也行!”如此问政态度,自然更获得大家的支持和参与。
反之,一看到令自己不爽的帖子就删掉或屏蔽掉,自身的一些问题恐怕永远也得不到解决。基于此,所谓的网络发言人与职业化删帖的网络水军有什么本质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