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进口何异?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3.15
【版次】第C4版(3·15安全消费特辑)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自大头娃娃、三鹿奶粉事件以来,国产奶粉的质量一直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曾经一段时间内,洋奶粉成了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对象。去年,某知名国外品牌奶粉被爆有“活虫”,让国人对进口奶粉也有了心理阴影。洋奶粉就一定安全吗?婴幼儿奶粉作为高端产品,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的差异到底何在?其实,就婴幼儿奶粉而言,奶源、配方、生产工艺是衡量其品质最重要的三个部分。
品牌名称
不能表明奶源产地
一般说来,进口奶粉分为原装进口、进口奶源和进口原料。原装进口是指从奶源地采奶原料供给到生产加工包装的整个生产环节是在境外进行的,从海关进口进来的奶粉产品,它在国内没有生产加工环节,只有销售环节;而进口奶源和进口原料则指的是奶源、原料大批量进口到国内后,再进行调配、加工、装罐和包装。
原装进口的奶源以纯正外来血统,进口后无污染为最好。进口奶源和进口原料由于在国内多了一个分装的环节,容易出现二次污染。但光看奶粉品牌还不能断言其原料的来源。业内人士指出,一些洋品牌的奶源其实来自国内,而一些国内品牌这两年则竞相去国外收购牧场。
“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很多设备和原料都是进口的。有数据统计,国内原料在婴幼儿奶粉中的运用最高只有26%,剩下的最少50%的原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黑龙江乳品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郦韬珉说,“以乳清粉或乳糖为主要原料的婴儿奶粉为例,中国生产的这种产品中至少有46%的成分是进口的。国产原料只占25%—40%。”
功能配方
尽可能模拟母乳指标
从营养补给角度说,对于0—6个月的婴儿,推荐母乳喂养。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诞生,只是为了帮助那些奶水不够,或无法用母乳喂养孩子的妈妈解决难题。在母乳的代替品——婴幼儿奶粉的最终产品营养标准上,全世界都遵循CODEX标准。这是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食品与农业组织(FAO)共同定期制定的一系列食品标准。它在配方奶粉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卫生学标准如农药和杀虫剂的残留量,致病菌的检测,以至于包装和标签的表述上有严格的要求。
虽然CODEX标准目前还只是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所有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都在尽力模仿和还原母乳中的各项物质指标。众企业会在不违背通用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业界新近的科研结果和产品特定销售区域,对配方做进一步的调整。
另外,配方奶粉还会根据产品销售区域的饮食结构不同,配方有所调整。比如美国的奶粉配方中,3个月以前的婴儿不推荐强化铁,而国产配方却强化铁的补充。
制作工艺
影响营养素的有效性
不要紧盯着配方中新添加了哪些成分,而应在意奶粉中有多少成分还保持了营养“活性”。不同的制作工艺,对于奶粉中有效营养的元素的存留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奶粉的加工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之分,有高温喷雾和低温喷雾之分。
干法是将固态的原料经过粉碎、过筛后用物理方式进行混合,工艺相对简单;湿法是先将所有的成分溶解后再按比例混在一起,再进行喷雾。干法和湿法各有利弊,湿法在色泽和冲调溶解性上更好些,但营养素损失大,干法在成分均匀性上难以控制。国外多用湿法,国内多干法。
在湿法工艺中,浓缩之后的液态配方奶是通过喷雾干燥机来实现粉质化。高温喷雾和低温喷雾的差别在于,前者所使用的空气温度更高,一般在220℃左右,后者一般在170℃左右。相对来说,低温喷雾干燥制法的奶粉营养素的保存效果更佳。目前,国外奶粉企业和我国的大中型奶粉企业多采用低温喷雾制法,只有某些小型企业为节省成本,采用高温喷雾。
快报记者 笪颖
实习生 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