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渊醋交传佳话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1.11
【版次】12版:谢池巷
【入库时间】20140310
【全文】
□马邦城
明朝仁宗、宣宗年间,政治开明,社会安定,朝廷采取与民生息政策,使国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史称“仁宣之治”。特别是宣宗在位时,十分重视地方吏治,专门选派一批亷直清正、精明干练的官员,出任州府长官。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明史上所标榜的“循吏清官”,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苏州知府况钟,而时称“浙东第一”的温州知府何文渊,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宣德五年(1430),何文渊是与况钟等一起,被宣宗选派担任地方官的。他到温州后果然不负朝廷所望,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恪尽职守,励精图治。公务之余,经常深入民间,询问稼穑之事,足迹遍布府属各县。每逢朔望,还召集父老乡亲,广泛征求他们对官府的意见。他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瑞安名士虞原璩退隐后,居住在双桥里(今属塘下镇)。此人广识博闻,造诣颇深,曾在京都参与《永乐大典》的编修。何文渊对他的才学十分钦佩,上任伊始就多次下顾茅庐,向他躬身求教。虞原璩见知府大人对自己如此礼遇器重,大为感动,也赤诚相待,报之以李,提出了多项改革兴治的建议,结果均被一一采纳,付诸实施。两人推心置腹,相见恨晚,成了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
当时,在温州民间,还流传着何文渊与虞原璩一段“醋交”的佳话。那是秋收农忙时节,何文渊利用公务之余, 下乡询问农桑之事。他从乡亲们的口中得知,瑞安石岗陡门因年久失修, 渠道淤积,严重影响到粮食丰收。因心中牵挂此事,当晚他没有回府,而是乘一叶扁舟,循着温瑞塘河去双桥,找虞原璩商议去了。 知府大人深夜来访,令虞原璩大感意外,忙询问是怎么回事。何文渊笑道:“没事,没事!本官下乡路过,顺便来讨杯酒喝。” 虞原璩让家人去后园割葱拔菜,搞了几盘菜肴。自己则去取酒,但一摇酒壶,里边却空空如已。天色已晚,寻酒不着,作为主人的他一脸尴尬,连声说:“抱歉,抱歉!”
“这不是酒吗?”何文渊眼尖,随手从灶头提过一只酒缶。虞原璩一看,苦笑着摇头:“这是醋,哪是什么酒哟!” 何文渊朗声笑道:“哈,哈,那咱俩就以醋代酒,来个一‘酸’方休吧!”
醉翁之意不在酒。席间,何文渊道明原委,自己是为修浚石岗陡门一事而来。知府大人的良苦用心,使虞原璩大为感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提出了“陡闸固桩,拓阔深疏,驳岸筑埠,清污还田,据田摊丁,兵壮协理” 的疏浚方略。何文渊深表赞同,当即约定,两人择日同赴现场勘察,尽快将其付诸实施。由于措施得力,吏民同心,该项工程未出十旬即行告成,并达到陡门蓄泄有节,河道运灌兼用,塘路铺石平坦,往来通达的良好效果。何文渊与虞原璩这次以醋代酒的夜晤,成就了温州地方水利史上的一段佳话。从此,“何虞醋交” 的故事也不胫而走, 传遍了浙南大地。
身为父母官,对于地方上的诉讼案件,何文渊总是事必躬亲,依照法律,秉公而断,决不草率从事造成冤案冤狱,更不允许枉杀无辜,草菅人命。宣德十年(1435)春,处州一带盗贼聚众作乱,为害乡里。都指挥使李贵率官兵征讨时,滥捕了许多无辜的平民。其时何文渊也奉上司之命协助捕盗。他在温处边界关卡设防,抓获一名潜逃的盗贼,经过审问,终于查明贼巢所在之地,立即派兵围剿,使几个贼酋束手就擒,落入法网。他将贼酋和相关文书移交处州时,劝告李贵说,如今几个罪大恶极的贼酋已悉数捉拿归案,此案即可了结,就别再株连无辜了。李贵开始时还不肯听从,后经何文渊据理力争,才不得不将二百多名被捕在押的平民,宣告予以无罪释放。
重视对地方人才的培养教育,也是何文渊的为官本色。虽然身为知府公务缠身,仍经常在百忙之中抽空到府学授课。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温州一带学风大盛 ,大批人才脱颖而岀。如永嘉的周旋、梁宏,乐清的章纶、南昱、陈纯,瑞安的钟清,平阳的陈玑等,都先后金榜题名,得中进士。周旋还在殿试中夺魁,成为明代温州惟一的状元。这一切都与何文渊平时的诱导、激励和提携不无关系。
温州系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何文渊清廉俭朴,洁身自爱,严于律己,从不对地方有所索取。虽为官多年,却依然两袖淸风。宣德七年(1432)冬,他途经永嘉冯公岭时,县丞于建及当地的一些士绅,意欲巴结讨好,以黄金为礼相赠,被他一口拒绝。后人仰慕他的高风亮节,将他当年住过的馆舍,题名为“却金馆”。
何文渊任知府六载,温州一郡大治,万民有口皆碑。当他调离温州回京述职时,地方吏民万余众,赶过来为他送行,连城门口都为之堵塞。依依惜别之情,牵动无数人的心。面对这么多前来送行的温州父老乡亲,何文渊不免感慨万千,当即赋诗一首:“作郡焦劳短鬓蓬,承恩又侍大明宫。行囊不载温州物,惟有民情滿腹中。”
这首诗是他清廉为官的自我写照,在温州各地广为传诵。此后,他一直留京任职,官至吏部右侍郎。后来告老还乡,于天顺元年(1457)四月不幸患病去世。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温州吏民,曾对病榻边的儿子说:“吾昔为温州郡守,温人载我实深。今去温数十年,心未尝不在温也。吾死,神必归温矣!”
何文渊不忘温州人民,温州人民更不会忘记他。五百多年来,这位清廉知府誉满温州,深受敬仰。当年,他修筑的瞿溪坝被改称为何公埭,人们还在先贤祠内为他树碑立传,他的那首留别诗也被镌刻在墙,供人吟诵。温州民间艺人还把他当作明镜高悬、为民作主的“青天”的化身,将他的事迹编为鼓词,写成剧本,搬上了舞台,长期演唱,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