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7.5%CPI涨幅3.5%
【副篇名】 何涛 赵琳琳 刘蕤红 李颖 陈向军 胡群智 姜丰丰 杨燕 陈海玲 赖伟行 陈向军 胡群智 姜丰丰 杨燕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3.06
【版次】A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入库时间】20130430
【全文】
专家:新的宏观经济增长目标是实事求是、积极谨慎的也意味着今年经济政策环境趋紧
报告摘要
经济增长目标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权衡,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左右是必要的、适宜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关于物价总水平
今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是: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
继续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
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继续实施
稳健的货币政策
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扩大内需
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代表委员
声音
经济增长7.5%:调结构重质量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左右,这与去年相同。而此前2005年至2011年这一指标曾连续为8%左右。国际横向比,这一增速在全球低迷状况下,依然是高速度;自身纵向比,速度略调低,说明中国经济将在调结构、重质量上下功夫。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连续两年把增速主动调低,一方面显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较复杂,目标符合实际;另一方面也意味我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转方式、增效益的新阶段。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代表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宜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不必刻意追求超越潜在增长率。
物价涨幅3.5%:警惕上涨冲动
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意味今年通胀压力不可小觑。这一数值比去年4%的预期目标低,而又高于去年物价2.6%的实际执行数。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去年物价运行低于预期。但年末岁初,物价又有抬头趋势。近期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正在积聚,预计物价将进入回升周期。
杨子强代表认为,输入性通胀、劳动力刚性需求、资源型产品价格上涨是此番推动物价上涨的原因。“综合看,今年物价涨幅将高于去年。”
赤字1.2万亿元:
为改善民生预留财政空间
从绝对值看,赤字1.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不过,衡量财政风险的赤字率为2%左右,在近十年中处于中等略高水平,依然在警戒线3%以内。增加赤字,主要是有助于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力,向调结构、惠民生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受国内外经济影响,我国财政一方面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支出不减,这需要增发国债和地方债保持一定的财政扩张力度。也有代表委员提出,要警惕地方出现新一轮投资热,防止潜在财政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
M2增长13%:
一个百分点落差有深意
M2反映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与宏观调控有着密切关系。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唐一林代表提醒说,控制好物价,根本是要管好货币发行,避免资金泛滥。
相比去年增长14%的目标,M2今年有一个百分点的落差,是3年来的最低值。这意味更注重发挥稳健货币政策效果,今年货币政策既适当调节流动性,也显现审慎指向,释放出控物价的信号。(新华)
专家
视点
张占斌:7.5%利于更好调整经济结构
本报讯(记者刘蕤红、赵琳琳、李颖、何涛)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济增速7.5%的目标,是实事求是、积极谨慎的,这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我们更从容地处理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针对居民消费物价3.5%的涨幅,他表示,这是考虑了市场供应量、要素、劳动力等价格的上涨等因素而确定的。
张占斌表示,中国在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在未来的发展中,经济增长速度不一定长期保持高速,这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7.5%的增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经济转型,也有利于我们把保障民生等工作做得更实。
增加国债和财政赤字是安全的
本报讯(记者刘蕤红、赵琳琳、李颖、何涛)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考虑到今年经济有所下滑,企业的复苏还需观察,民生支出仍在增加,政府刚性投入需求仍在加大,比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的治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政府今年加大了一些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也有解释。
“因此,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希望更好的用于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等,也可以使政府更从容的面对各种开支需求。另外,这些国债和赤字也是在我国能力范围内的,是安全的,不会有太大风险。”
本地
连线
央行流露货币政策收紧倾向
本报讯(记者陈海玲)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中国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谨慎的货币政策:2013年中国将仍然保持7.5%的经济增速目标,并将财政赤字的增长幅度稍微扩大了0.5%。但同时调低了两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指数——CPI通胀控制目标为3.5%,低于去年的4%。M2增长速度为13%,低于去年的14%。这些新的宏观经济增长的目标设定意味着今年的经济政策环境将趋于偏紧。这是本报记者昨天采访获悉的。
中国将今年的外贸增速目标调低为8%,低于去年的10%,同时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8%(去年为16%),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4.5%(去年为14%)。外贸、投资和消费是GDP增长三套马车。这些数据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变化有何意义?今年GDP实际将增长多少?
记者留意到实际上在全国两会前,各地两会已经确定了201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除上海外,中国所有的省份以及直辖市均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在7.5%以上。“表明地方政府对今年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较强的信心。”澳新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能够在今年实现8%的增速目标。”
美国美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陆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的GDP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预计今年全年的GDP增长将实现8.1%。
CPI增长目标意外收紧
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关于CPI的目标设定是唯一出乎市场预期的,这显示今年的货币政策是趋于谨慎的。今年政府降低了CPI的增长目标预示着,政府倾向于在经济增长和风险之间取得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已不仅仅是来自CPI的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写明今年中国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谨慎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今年整体经济政策环境是偏紧还是偏松?
刘利刚认为,央行已经开始透露出货币政策收紧的倾向,并停止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中央政府也在近期推出了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避免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升。相信这些政策可能对整体经济造成一定的降温效果。
收入分配改革
让百姓心气更顺
专家认为有利于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专家
视点
本报讯(记者刘蕤红、赵琳琳、李颖、何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做好了,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稳定,让老百姓心气更顺,让人们对党和政府更有信心。”昨天,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解读。
张占斌表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非常重要,邓小平晚年也在担心这个问题,这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政府要发挥二次调节作用,并对一次分配以及募捐等三次分配发挥主导作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做好了,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稳定,让老百姓心气更顺,让人们对党和政府更有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有一份评估报告,认为我国已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这时可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挑战。拉美有些国家几十年前已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仍然没成为高收入国家,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抓住好的历史机遇,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仍然延续依托资源和出口的粗放发展方式,没有实现经济的有效转型,以致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中国要往前走,可能面临这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搞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去分配都是一刀切,不存在公与不公的问题,而是财富都很少。现在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不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不仅穷人会有意见,富人也会有意见,甚至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所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周孝正:新国五条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本报讯(记者何涛、赵琳琳、刘蕤红、李颖、陈向军、胡群智、姜丰丰、杨燕)昨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周孝正走进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设在北京的全国两会直播室,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专访。对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周孝正从一个社会学家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房价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前不久又出台了新国五条。温总理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对此,周孝正说,为稳定房价,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因为大中城市的房价反弹,所以出台了国五条新政。这等于下了剂猛药,股市上已有明显反应。对于调控效果,周孝正说,短期内肯定有效,但是长期是否有效仍待观察。像北、上、广一线大城市,人口多,能否稳住房价有很大压力。此外,目前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
本地
连线
扩大内需大家谈
广州:餐饮业拉动消费一向强劲
广州市饮食行业商会秘书长倪弘:广州餐饮业对消费的拉动一向相当强劲。2012年广州市住宿和餐饮的零售额达到808.7亿元,同比增长17.1%。所以增长的势头还是很明显,对广州的GDP贡献也比较大。广州餐饮行业的结构在全国来说是相对合理的,出品和服务在全国更是排前列,消费者消费也一直比较理性,这些都是广州餐饮业这几年得到大发展的原因。目前国家号召厉行节约,但市民也不必谈食色变。广州餐饮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是更加重视商务宴请和家庭日常消费市场的开发。
(记者卢迎新通讯员李展敏)
佛山:提高市民消费意愿是关键
佛山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名誉副会长伍迪安:政府把“扩大内需定为长期战略法阵”,这对消费品市场极为有利。目前,商业投资热已经在佛山展现出来,而令商家们更为关心的是,如何调动市民的消费意愿。
(记者陈钰凤)东莞:内销有巨大发展潜力
东莞市外企投资协会办公室李勇:作为长期以来的外向型经济城市,东莞的内销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东莞的两千多家外资企业协会会员,仅仅去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就进行了多场规模浩大的与内销有关的会议和活动。去年,东莞制造业产品内销增长了16%,在出口低迷的去年,这一数字显示出极大的潜力。(记者陈明)
深圳:发展现代服务业拉动内需
根据深圳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深圳将进一步扩大内需,优化外贸结构,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在扩大内需方面,深圳近年来提出抓住消费升级机遇,扩大深圳品牌影响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等措施。
(记者阮晓光)
广州今年筹建1.6万套保障房
本报讯(记者赖伟行)记者了解到,广州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在前年和去年保障房建设量分别达到8.5万套和超4万套的基础上,广州今年的保障房建设将按照以需定供的方式进行建设,计划筹建1.6万套保障房,同时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500户,预计至少有1.75万户家庭可从中受益。同时,广州计划完成1万户农村泥砖危房改造工程,力争在今年底前推出约7000套公租房(含廉租房)。
据悉,广州去年竣工保障性住房10490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46.3%。